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現年75歲的許老太太,去年因為急性心臟衰竭導致呼吸困難至他院就醫,經心臟超音波診斷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合併呼吸衰竭,同時又檢查出大腸癌,手術風險高,家屬決定轉診至北榮,經評估緊急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麻植入術,術後一周心臟衰竭大幅改善,幸運地腸癌為第二期,不需要面臨化療,術後恢復良好,隔天就能食用輕流質的食物。
▲現年75歲的許老太太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麻植入術,術後一周心臟衰竭大幅改善,幸運地腸癌為第二期,手術切除腫瘤後不需要面臨化療,目前規律在門診追蹤。(圖/記者楊晴雯攝)
台北榮總外科部心臟外科醫師張效煌表示,該名患者身體健康,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問題,但在去年發現,胸口老是悶悶的又喘長達一個月,家人緊急送他院治療,經檢查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合併呼吸衰竭和肺栓塞,原本預計去年9月初要手術治療,但在此之前又因持續血便診斷出大腸癌,他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認為手術風險過高,無法手術,於是轉至北榮接受治療。
張效煌進一步說,然而考量患者年事已高,加上又有腸癌問題,於是建議其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並採無痛技術,無須氣管插管、呼吸器使用、也不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只需要一個氧氣的鼻管,但麻醉劑量的拿捏要非常精準,不會讓病人呼吸停止,也剛好能夠讓患者睡著,整個手術完成後約10至20分鐘,病人就會醒過來,對老人家來說,年紀大又有點駝背,呼吸本來就很淺,又給很深的麻醉,可能就就無法有力氣好好乎伊,能夠把氣管插管拔掉,所以如果只是給一點點的麻醉劑量,對老人家來說要醒過來,恢復自然呼吸就容易多了。
何謂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張說明,此術是由大腿股動脈打針置入導管,經腹部主動脈,再到胸部主動脈,才把導管放入心臟主動脈。台北榮總內科部心臟內科醫師陳嬰華提到,為避免開胸手術,因此選擇從大腿股動脈血管進去,一方面較容易止血,也能降低流血率。
張效煌指出,超過75歲的老年人,約12%的人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而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 cm2,則稱為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超過75歲的老年人中發生率為3.4%。
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要症狀為何?張表示,包含心絞痛、昏厥及心臟衰竭,當症狀出現後,若不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僅使用藥物治療則一年死亡率高達50%,此類的患者如不積極治療,70%病人活不過1年。但也有超過30%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因為年紀過大或合併其他疾病無法接受傳統手術。經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術較傳統手術侵入性低,對於接受傳統手術風險太高的病人是一項替代性療法。
張說,此類患者命在旦夕,經過無痛導管手術治療之後,不到一星期,心臟功能迅速恢復,心臟衰竭症狀獲得改善,存活率大幅增加。
心臟問題順利治療完畢後,接著由該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楊純豪再接手以腹腔鏡手術切除大腸腫瘤,術後復原情況良好,病理切片結果為7x6公分腫瘤,接近蓮霧大小,幸運地是第二期大腸癌,不需後續化療,目前規律在門診追蹤。
北榮於99年率先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2013年以無痛技術進行手術,迄今已累積170名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