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UZIK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 (Maurice Ravel1875-1937) 的作品以音音推敲,沒有半點筆誤、精準適中而馳名。他雖與德布西並稱為印象樂派的大師,但是拉威爾所追求的效果更精確犀利,以大量的裝飾效果點綴音樂結構。若說德布西的音樂給人漂浮在空中的感覺,拉威爾的音樂則像精巧的天文計時器,精確地指示時間。對於他那精確的作曲手法,史特拉汶斯基甚至以「瑞士鐘錶匠」 (Swiss watchmaker) 來稱呼他。
拉威爾最知名作品是《波麗露》,其實拉威爾本人對《波麗露》的評價很低,甚至不解為何這麼受歡迎?他自己評論:「我只寫過一首算得上成功的作品,那就是《波麗露》,但不幸的是,這首曲子裡根本沒有什麼音樂。」1928年11月22日《波麗露》在巴黎歌劇院首演,擔任鋼琴彈奏的是大師魯賓斯坦,結果受到熱烈迴響,觀眾在曲末時狂喊安可。《波麗露》問世以後,立即傳遍了歐洲和北美。有一說,當時他也喬裝成一般觀眾觀賞,演出結束後問身旁女士對於這首樂曲的感想?「作曲的…他瘋了!」拉威爾興奮地握著女士的手說:「妳真是我的知音」。
▲ 1928年《波麗露》首演結束,拉威爾與芭蕾舞團團員合照。(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波麗露》的產生是拉威爾接受俄羅斯芭蕾舞者伊達魯賓斯坦之託創作譜曲,她希望拉威爾在曲中注入西班牙風格,原本拉威爾想拿阿爾班尼士的伊比利亞鋼琴組曲來改編,因未獲授權,拉威爾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重新創作一首帶有異國風情的舞曲,透過一個固定旋律的循環茁壯貫穿整首曲子。
拉威爾在這首樂曲中將畢生配器功力發揮到極致,讓單一主題與答句在樂曲中反覆9次不作任何發展,並在每一次的反覆中讓不同的樂器演奏主題,再漸次加入越來越豐富的音響效果,整首樂曲聽來非但不枯燥乏味、更顯生動有趣。
更多拉威爾的故事
延伸閱讀:MUZIK閱聽古典樂
24小時古典樂線上聽:MUZIK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