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從跨年場年年最高收視的吸睛演出,再到去年最熱舞曲《姐姐》,謝金燕儼然成為台灣音樂界獨樹一格的女神級人物。謝金燕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不只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色,也創造了屬於謝金燕的台式風格。謝金燕的新歌《要發達》在昨(27)日晚間在各大電視台首播,就引起熱烈討論,讓網友大量分享,有人批評有人讚賞,不論正反評價,謝金燕都成功又創造了一次話題。
▼謝金燕新曲「要發達」,觀看可點擊播放
(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臉書使用者林勝韋對「謝金燕現象」就有一套見解,他說「謝金燕是近年來唯一可以用音樂直接影響台灣庶民生活的歌手,在其他歌手還在模仿K-pop偶像又學不像的無限輪迴中時,她已經用電音舞曲證明台灣人可以有自己的流行電音。」
謝金燕獨特的台式電音,以及台語歌手的身分都讓她台味十足,謝金燕也多次在舞台上大聲說「我很台」,對於謝金燕的台味,林勝韋的見解是「謝金燕的經營模式也向我們說明一件事:什麼叫『國際化』?不是學K-pop偶像唱唱跳跳或唱英文歌就叫國際化,而是選取台灣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份加以詮釋,創造出全新的「台灣文化」,讓外國人認識「台灣」的模樣。」
謝金燕的新歌在未曝光前就深受歌迷期待,曝光後引起傳媒討論,網友熱烈的正反評價,都讓這首《要發達》也許將讓姐姐謝金燕帶上另一個更發達的境界。
▼謝金燕跨年演出,觀看可點擊播放
(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林勝韋臉書全文
台灣似乎還沒有人好好研究過謝金燕,她可是近年來唯一可以用音樂直接影響台灣庶民生活的歌手,在其他歌手還在模仿K-pop偶像又學不像的無限輪迴中時,她已經用電音舞曲證明台灣人可以有自己的流行電音。
經過「嚴格的」K-pop自我訓練,我已經可以輕易分辨台灣流行音樂中的任何一絲「韓味」,她是我聽過近年台灣流行音樂中唯一不帶韓味並走出自己路子的電音舞曲,這個製作團隊很不得了。
謝金燕努力不懈追求創新的個性,還可以把她帶向更高峰,這從她去年的跨年晚會表演就可以看得出來。
為了翻唱一首〈Bar Bar Bar 〉費盡功夫,把韓國搞怪女子團體Crayon Pop紅透半邊天的汽缸舞改成閃亮台味版,還把安全帽變得超大戴在頭上,翻唱歌詞還故意做成時下最流行的空耳版,現在還有哪個流行歌手這麼努力在搞這些噱頭?反而是這個走過台灣秀場年代末期的台語歌手有這種勤懇踏實的功夫,為了取得最好舞台效果掏空心思。
看似回歸秀場的光榮時代,卻又藉由台味十足的舞台表演為電音舞曲加入新的元素,這是謝金燕成功的基礎。這幾年來有大量流行歌手跟風想學她做電音舞曲討好聽眾,王彩樺、卜學亮、陶晶瑩、王思佳、陳雷等,我看也只有陳雷〈猴塞雷〉、王彩樺〈保庇〉稍微成功(但王彩樺又立刻在第二張專輯主打歌〈不驚行情壞〉跳非常無梗的「收驚舞」導致行情變差),偏偏陳雷又是個老牌台語歌手,王彩樺也是早期秀場出身,真註定台灣電音舞曲只能由台語流行歌的舞台魅力挖掘了。
但這些都依舊比不上謝金燕這種有目標有方向的經營模式,她再這樣搞下去,可能會成為2010年以來頹憊不堪的台灣流行樂界最有記憶點的歌手了,離真正成功的路不遠。
謝金燕的經營模式也向我們說明一件事:什麼叫「國際化」?不是學K-pop偶像唱唱跳跳或唱英文歌就叫國際化,而是選取台灣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份加以詮釋,創造出全新的「台灣文化」,讓外國人認識「台灣」的模樣。對謝金燕來說,台語歌手秀場式的舞台表演風格必定就是她最好的養分來源,使她不用作任何表達就會被稱為「台」(請指出〈姐姐〉這首歌和MV到底「台」在哪裡?其實說不出來),這種old school的演出風格,反而成為謝金燕接近台灣庶民大眾「耳朵」的利器。
更讓人激賞的是,她毫不猶豫地在電音舞曲〈嗶嗶嗶〉中大量使用廣東話,來自臺灣人對〈眉飛色舞〉、〈不如跳舞〉等香港「電音舞曲」的印象,完全不怕落人口實,說是「不愛台灣」、「不是台灣人」、「抱香港人大腿」等,但有人敢說這不是一首「臺灣味」十足的電音舞曲嗎?連香港人都因為這首歌而迷上謝金燕,這難道只是偶然嗎?要表現「臺灣味」,不一定得靠語言或者音樂上任何相應的脈絡,有時只需要這是一首由「台灣人產出」、讓「台灣人愛聽」的歌就夠了,台灣和外國的聽眾自會選擇什麼叫真正具有「臺灣味」的歌曲。
由此角度比較,刻意加入大量「台灣意象」的董事長樂團《眾神護台灣》概念專輯,相形之下就顯得無趣許多。很簡單,沒有任何台灣人或外國人會需要藉由〈歌仔戲〉、〈臺灣味〉或〈快樂種田人〉這種歌想起台灣,但大家看到謝金燕就是會想到「台灣」,聽到「台灣」現在正在「發達中」的聲音形象。
加入三立娛樂星聞粉絲團,帶你環遊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