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人「掃貨、搶貨」的新聞層出不窮,而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就刊登一篇文章,內容討論中國人的該類行為其實與他們的「飢餓性格」有關,指「飢餓性格」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佔有,但若做不到,就會選擇破壞。
文章《中國人的飢餓性格》中解釋,「飢餓性格」最主要表現就是佔有,如果單指個體,會出現狂躁,貪婪,吝嗇,自卑,怯懦,殘暴等心理症狀,若最後沒辦法佔有就會大肆破壞,幾乎精準命中先前中國人為掃貨大打出手的行為。
文章認為,土地改革、公私合營、文化大革命等革命讓中國肆意踐踏人權與財產權,導致中國人暴民心理增長,且長期社會動盪,人民始終有飢餓陰影,進而讓「飢餓性格」融入人民血液當中,讓性格出現畸形突變,甚至變成全球眼中的負面形象。
▲中國人搶食。(圖/翻攝自看看新聞)
文章舉例,企業提供自助午餐,但員工總是貪婪多拿,一開始還會拘謹,最後卻越拿越多、公然掠食,「覺得自己就該多吃多佔」,就算吃不完放著壞掉也不願給他人;另一例子則是廁所衛生紙,一名員工一次如廁會用到長達兩公尺的衛生紙,不知愛惜,「能吃到自己嘴裡的,絕不留給別人;拿不回家的,就肆意浪費、揮霍」。面對熟悉環境如此,在陌生環境的餐廳、商場又怎麼會知恥?
可怕的是,上位者只在乎表面和諧,不管事實上的侵吞與剝奪,而得不到的人也不會提出意見、改變現況,反而是想著下次如何捷足先登,讓「飢餓性格」深深存在中國人心中,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