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新零售時代
▲善群管理顧問創辦人蘇慧玲是許多上市櫃企業領導者的教練。
身為老闆或主管的你,在帶領團隊與創造業績的過程中,是否常有以下這些感受?,覺得人才難找、認為下屬應主動、帶人該如何帶心?或是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用心了,但總是拿不到想要的成果?其實領導人/高階主管,比員工更需要「教練」,幫助他們點出管理上的盲點。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Google前執行長Eric Schmidt在職涯中都有專屬教練,支持他們在事業上有所突破,不斷的成長與發展。美國企業每年花在高階主管的教練費,高達100億美元。究竟教練對一家企業的管理及績效,幫助何在?
當教練之前,先要學會教練自已
台灣專門提供企業教練服務的善群管理顧問創辦人蘇慧玲(Caroline),是國內少數全職高階教練代表,同時也是教練產業指標性人物之一。Caroline在當教練前,不到30歲就當到副總經理,在餐飲集團四年內成功拓展三家店。令人稱羨的成績,她卻逐漸找不到工作的價值。
Caroline 在一次培訓課程中接觸到「教練」系統,不但能幫助人又能自我突破,這個體驗讓她大感振奮。之後她的潛力被管顧公司相中,從學員變員工,開始受正規教練培訓,甚至在全球第一家中文認證教練企業,擔任台灣區首任總經理。
2008年她成立善群管理顧問公司,沒想到事業才剛起步馬上遇金融海嘯,資本全賠光再從頭來過,至今已經是500大企業指定合作的專業教練,也培養自己的教練平台,培訓更多教練,一起共創成長。「創業讓我學習更謙卑,我們這一行要當教練前,要先學會先自我教練,自己處理好了,才能夠支持別人。」
▲Caroline十年前轉換職涯跑道,不只教練別人,更活出教練精神。
老闆調整好,員工才會對 當教練累積 19 年基本功
企業為何需要教練培訓?Caroline說,硬體競爭力較容易快速提昇,但人才軟實力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發展的。因為企業最難的就是培養員工向心力,這同時也需要花很多心力與成本。
管理是給予方法;教練更多聚焦在心態。「教練其實是在『調體質』,不是給方法,是改變一個人看待人事物的思維。」Caroline發現,老闆因為忙碌而常扮演企業救火員的角色,因此常無暇培養員工自主能力,卻又期待員工獨立,預期心理難免和現實有所落差。當老闆有了突破、思維轉換後的行為,才是可以改變企業體質的「因」,團隊因老闆的改變進而仿效,才能成為企業成長向上發展的正循環。
善群的高階主管教練培訓公開課講究實務,每年只開一期,每次維持三個月,而且指導企業老闆的教練都要具備十年以上經驗。老闆的問題、企業的痛,直接透過個案演練,讓領導人獲得最實戰的訓練。
▲上市櫃公司請Caroline進行企業團隊教練,提升自我覺察力。
狂新聞、上市公司請她當企業教練 團隊績效大幅提升30%
領導對了,人到位了,事情才會更有績效。卡提諾論壇及狂新聞背後操盤手Chad,是網珏數位科技執行長。Chad接受Caroline一年的一對一教練支持,在提升業績與團隊向心力方面創造具體成效,今年更決定增加預算在人才發展,讓公司其他各部門主管都參與團隊教練課程。
Chad 表示,「Caroline是一位觀察力非常敏銳的教練,像一面鏡子,協助我去看清楚自己在領導管理上的盲點,也讓我體驗到唯有自己改變了,團隊才會跟著改變,我覺得這是她非常厲害的地方。」自從團隊也一起被教練後,Chad更發現公司在植入教練文化後,與團隊共同建立明確目標,因信任感而大幅提升成效。
另一家IC上市科技公司,業務總監Abby在接受一對一教練後,發現許多思考面向不同以往。在Caroline持續的教練支持下,Abby帶領的團體績效提升30%,個人領導效能提升50%。Abby有感而發說,「自從有Caroline的教練課程,她的培訓讓我看見更多可能性,遇見更好的自己!」
Caroline 每年合作的企業客戶中,半數以上都是 500 大及上市企業領導者和高階主管,在感受到教練的力量後,更繼續請Caroline將教練用不同的方式帶入企業,形成正向的企業教練文化。看著企業高層經過教練培訓的蛻變與成長,除了可以幫助別人,從中獲得的成就感,更是支持我繼續堅持不放棄的原動力。。她說「教練教別人敢於活出更棒的自己,同時也啟發我,支撐我勇於實踐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