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蘭嶼7-11正式營業。我所看見極度對立的七大爭議
圖文/六肆零
來到蘭嶼的最大事件,就是7-11要進駐了 ,原本這件事就已經鬧得滿城風雨,而我碰巧來蘭嶼放空八天,無端捲進這件事的漩渦了。
這幾天和很多當地人聊天,逢人就問對於7-11進駐的想法,不得不說蘭嶼人的想法和台灣本島人民觀點大相徑庭。
台灣本島的觀點大多是反對,就我這幾天實地訪查,蘭嶼人內部的聲音極度對立,我只能站在天平的兩端,陳述出兩造的說法,我不是聖人,我絕對無法公正,我寫這篇的目的是為了記錄下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先來帶大家透過照片來一窺蘭嶼7-11店,讓大家看看這間店的實體模樣。
蘭嶼門市是7-ELEVEN最東邊的門市,也是7-ELEVEN離島的第52家門市。
▼2014/9/17 低調的像一家民宿,一樓外觀刻意用白色貼紙遮蔽,二樓三樓是民宿
▼2014/9/18 掛上招牌
▼2014/9/19 正式開幕
▼穿上丁字褲的Open醬
▼座位區
▼生鮮食品區
▼咖啡機
▼乾果區
▼生活用品
▼泡麵區
▼下酒菜區
▼冰品區
▼便利的一區:電子商務、事務機、ibon
▼關東煮區
很多事沒有對錯,只要你知道你心目中信仰的價值就好了,我並不想引戰,也不會去回應太激烈的留言,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爭議一、便利超商破壞達悟族文化?
便利超商會破壞一個民族的文化,我想這是無限上鋼的論點,便利超商早年引進台灣時,有破壞漢族文化,或是客家文化,乃至於台灣原住民16族的文化嗎?
其實台東農會超市早就進軍蘭嶼了,但至今並沒有破壞達悟族的飛魚季,或是拼板舟文化,傳統文化顯然並不會因為便利超商或超市而受到影響。
一位達悟大哥說:「其實最大的破壞,當觀光客大批湧入的時候,就是一種破壞了。」
▼台東農會超市
▼海洋超市
爭議二、(贊成方&反對方)小七對於當地雜貨店的影響?
當地人說其實開小七很單純,所有貨品都當下結清,而雜貨店是可以賒賬的,把人的關係扯進來後就會變得很複雜,款項很難一清二楚;但用另一種觀點來看,雜貨店和在地連結較深,能夠使用母語溝通,較有人情味。
有居民說:「小七並不會輕易改變當地人的消費習慣,小七擺明就是給觀光客去買的,不是給蘭嶼人去買的。」
也有人說小七開設後會影響當地店家,估計首要衝擊椰油部落和紅頭部落一帶的雜貨店,至於會不會影響到全島店家,還有待觀察。
我問了野銀的居民,他們說椰油太遠了,要買東西大老遠跑去不切實際,就像信義區開了一家新的7-11,北投地區的居民就會因為距離太遠,而降低購物頻率。
當地雜貨店可能沒先受到影響,民宿業會先受到影響,因為遊客還是會選擇生活機能好的地帶,漢人的旅遊方式就是喜歡便利,去清境的時候就會逐7-11而居,同樣的來蘭嶼的遊客也多會選擇椰油和紅頭部落,首先影響到的是偏遠部落的民宿業者。
※ 更多旅行即時瘋景,粉絲團同步更新 粉絲團邁向10000人囉 ^^
爭議三、(反對方)蘭嶼人不能短視近利,需要永續發展?
當地居民說:「我們需要的是內部有共識,整合資源和能量去做一些永續經營的事,而不是為了賺眼前的錢而短視近利,放棄我們內部自治的原則,為什麼要把漢人的消費習慣硬塞進來我們的傳統領域,可惜蘭嶼各部落間意見分歧,還在對立中。
蘭嶼人一直以來都過著純樸的生活,本島便利的生活方式就是和我們不同,但來到這裡的遊客就會覺得這裡缺什麼?若是多了什麼會更好?
漢人的旅遊方式,慢慢的移植到島上來,來到蘭嶼就是要適應這裡感受生活和文化的方式,而不是一直騎著機車在環島。」
我想如果蘭嶼內部能夠團結有共識,或許能夠成為另一個司馬庫斯,共同決定島上所有一切的發展。
爭議四、(贊成方)為什麼蘭嶼人不能享受便利的生活?多一點商品和店家的選擇?
為什麼他們不能決定他們想要的生活,關於這一點,很多當地人憤恨不平:
「打開你的皮包,如果沒有任何一張便利超商的發票,再來評論好嗎?」
「為什麼你們可以用ibon買票,網購店配,代收費用的服務,而蘭嶼人不行?」
「為什麼農會超市和海洋超市都進駐了,我們不能多另一種商店的選擇?」
我不禁反思,為什麼我們在享受超商對於生活帶來的便利性時,對於蘭嶼人的需求卻少了一種同理心?我從小就依賴便利超商帶來的便利性,無論是買飲料或買票券,甚至去外地時都是仰賴便利超商購買必需品,超商已完整融入我的生活,我也實在無話可說,我沒有立場去反駁他們想要更便利的生活機能。
爭議五、(贊成方)你對蘭嶼的期待和印象,其實限縮蘭嶼的發展?
一位達悟大哥跟我說,有專業學者來到蘭嶼時,對他說:「你們馬路不用雙線道,也不用柏油路,這樣就夠了!」大哥回說:「人類都是不斷的進步,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那你用傳統的方式,自己從機場走過來,讓你感受到什麼這樣就夠了。」
我不禁也反思,蘭嶼是不是台灣最後一個沒有柏油路的鄉鎮?全島路還是傳統的水泥路,他們想要一條安全的環島柏油路,而不是摩擦力十足,跌倒都會被去很多角質的水泥路面,對照台北市的馬路不時挖了又鋪,他們的請求很卑微,卻孤立無援。
大家眼中的蘭嶼就必須是淳樸的生活環境,不能有任何商業的環境,必須保留最淳樸的樣子,但那是居民想要的生活環境嗎?你在選擇買房子的環境前,會不會選擇附近的生活機能是否便利,而他們難道也沒有選擇便利生活的權利,只為了詮釋你心中的淳樸而必須被迫犧牲。
一位達悟大姐說:「我們也想要過現代化生活,口口聲聲講蘭嶼是台灣最後一塊淨土,那你要先了解我們,你先過來住看看,一個月就好,看你生活的下去嗎?」
我聽完後百感交集,從清朝的洋務運動,到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印證了沒有一個文化或國家,是無法抗拒時代的演進,停止追求進步,那是人性的本能。就像我家都已經使用智慧型手機了,我就沒有身份去要求隔壁傳統四合院聚落的居民,必須要繼續使用傳統黑白螢幕的手機,才符合他家古色古香的外觀。
達悟大姐繼續說:「我們同樣是國家的公民,卻一直受不到國家基礎建設的照顧,大家只把我當作猴子,只想來看耍猴戲,看我們划拼板舟,看我們穿丁字褲,卻不能我們發展,少了同理心的尊重。」
我想真正要保存文化,不是抗拒現代化,而是全力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用新科技的方式去延續傳統,透過網路或傳播的力量,無遠弗屆的用創意去行銷和推廣,就像客家桐花季的行銷就是很完整的將文化和觀光給串聯起來。
爭議六、若7-11來蘭嶼不會賺錢,統一企業要的是什麼?
7-11進駐蘭嶼後,經過在地人的分析,其實是很難盈利的,那為什麼還要虧本進駐?
第一、根據居民表示,統一取得地上建物15年,就花了1xxx萬,15年後一切歸地主,裝潢費另計,這筆投資很難賺得回來。
第二、蘭嶼的淡旺季明顯,旺季就是暑假兩個月,再加上6月和9月,那如果只賺遊客四個月的錢,要如何維持一年二十四小時的營運成本加上人事成本。
第三、蘭嶼進貨成本偏高,商品價格也無法壓低,統一超商表示,由於與台灣本島交通多依賴船運及小飛機,所以物流配送的難度較高,初估每年成本較一般門市多出110萬元。農會超市價格又是最公道相對低廉的,那蘭嶼7-11刺激當地居民購物慾的競爭力在哪裡?
根據7-11公關新聞稿的說法,他們想要在全國各鄉鎮都開設門市,蘭嶼是他們規劃很久的點,希望能夠拓展門市來服務當地民眾,帶來更多便利的生活。
聽完以上說法,推測是想滿足企業插旗的雄心,而蘭嶼就是最後一個點,不計盈虧的想要獲取企業認同,企圖營造出公益企業的形象,這樣的廣告行銷費用其實很便宜,葫蘆裡賣什麼藥,大家都心照不宣。
爭議七、(反對方)敲響財團與企業大舉進駐蘭嶼的警鐘?
這一點才是最令人擔憂的,一旦第一家企業成功進駐蘭嶼了,接下來星巴克、麥當勞、全聯、飯店業...都可以循線進入,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今日綠島,明日蘭嶼」也是可以預期的,蘭嶼在觀光客心中的獨特性將蕩然無存。
9/19蘭嶼7-11店開幕,鳳凰颱風鎖島三日,全面停機停船,居民和遊客傾巢而出搶購戰備存糧,在這時間點上,就消費者角度,農會是價格最便宜的適合搶糧食, 7-11適合用ibon搶火車票券,頂多買個純喫茶或是city cafe。
我見證了蘭嶼跨時代的發展,這爭議還僵持在天平的兩端,究竟要維持現狀,還是要經濟發展?我不是蘭嶼人,居民自決才是最重要的,我都會給予尊重和祝福,他們要的生活方式,請留給當地人自己決定吧。
原文連結:http://k640640.pixnet.net/blog/post/5868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