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團先前多以南韓大幅調漲基本工資為例,主張月薪應漲至28k,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今(16)日決議結果顯然不符勞方訴求,不過學者多認為不應將南韓作為比較對象。
勞動部今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這之前,勞團已多次表達立場,主張基本工資要調漲至28k、時薪新台幣164元,才符合最低生活標準,並以南韓基本工資漲幅連續兩年超過2位數成長為例,盼台灣能夠跟進。
▲勞團訴求,主張工資調漲至28k、時薪164元。(圖/中央社)
最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基本工資資月薪調高至2萬3100元、漲幅5%,時薪則由140元調高至150元、漲幅約7%,仍需提報行政院決定。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工資漲5%、時薪漲7%。(圖/中央社)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這樣的結果兼顧勞方需求跟資方能力負擔,是大家都能妥協的結果,且不至於造成經濟衝擊。
孫明德也說,雖然台灣習慣將各項經濟數據與南韓做比較,但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南韓大財團居多,產業結構本身就有差異,再加上南韓去年基本工資大漲逾1成,現在已經看到有些中小企業難以生存,顯見調漲的力道「太快太重」,既然如此,台灣更不應該把南韓作為學習對象來仿效。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同此說法,直指南韓固然工資比台灣高,物價水準同樣也較高,綜合考慮工資與物價的因素後,台灣勞工的生活不見得比南韓差。
吳大任也說,台灣景氣持續擴張,但內需產業面臨年金改革、觀光業低迷的問題,如今再加上基本工資調漲,無異是沉重的負擔,政府下半年應該謹慎關注內需產業的變化,看看是否有廠商退場的情形。
孫明德最後提醒,基本工資的本意是保障生活最低水準,以目前5%的調幅,已經高於經濟成長率、物價上漲率,達到最開始的政策目的,不建議外界給予基本工資太多的政策任務,如拉抬消費、刺激經濟等,否則容易模糊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