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孩子網路成癮勝歐美 專家:現實生活恐遇到問題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國內首次進行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調查,分析台灣共8,110 位青少年網路遊戲玩家,結果發現,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即每100名玩家中,有3位是網路成癮者,略高於西方國家。醫師呼籲家長老師,一旦發現孩子有過度沉迷網路行為,大多數是現實生活出了問題,如可能交不到朋友、遭到霸凌,因此才把生活重心轉移至網路遊戲上。

阮綜合醫院,眼科,飛蚊症,惡視力,阮綜合,眼科,劉沛綱滑手機看電腦低頭族上班族

▲(示意圖/資料照)

為揭開我國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面紗,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潘元健心理師,以及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邱于峻醫師組成之研究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研究對象包含國內169所各級學校,共8,110位國小、國中、高中一年內曾玩過網路遊戲的學生(年齡分布從10到18歲),由心理專業人員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訂定「網路遊戲障礙症」的研究用準則進行結構式診斷性會談,確立「網路遊戲成癮量表」的切分點。

此研究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略高於西方國家。而過去在沒有嚴謹的國際標準時,網路成癮的盛行率是10、20%,甚至高達30%。該研究也指出,有網路成癮的小孩比沒有成癮的,在網路使用的時間以及在網路遊戲的消費要多許多。

何謂網路成癮?「長時間使用不等於是網路遊戲成癮。」林煜軒說明,醫界與學界對網路遊戲成癮有嚴謹的判斷標準,核心基準是「失控造成生活失能」,而非一般認為的「花太多時間在遊戲上」。意即,個人因為對於上網打遊戲不可自拔(失控),讓他的日常活動優先順序產生變化,總以打電玩為優先,造成日常生活失能,且明知道有負面影響,還是無法控制的這麼做,這樣一連串失控的狀態。

林煜軒進一步提到,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德國網路成癮盛行率平均是1.0%,顯然低於我國,從文化差異角度來看,國內青少年兒童的休閒活動時間,比西方國家少一些,大多被課業佔據。

2018年6月底,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佈將「網路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若孩子出現網路成癮,會延伸出什麼疾病嗎?林煜軒說,每款遊戲間的差別很大,很難區分長期下來會怎樣,但國外有個知名研究指出,網路成癮的孩子,大學時期是關鍵點,若大學時期還是無法控制,之後的3、5年還是會延續該失控行為,若發現自己這樣不型,原因可能與負責控制衝動的前額葉皮質要到18至25才會成熟有關;大學畢業後得求工作、也要面臨當兵的抉擇,生活習慣會因此改變,那麼上網習慣也會跟著變,這也對應到這次研究10到18歲的青少年衝動控制還沒有成熟的結果。

此外,網路成癮現象也傳遞了一些警訊給家長老師。林煜軒指出,孩子生活重心依賴網路,很多師長都是先批評,都認為孩子都在玩遊戲不念書,其實問題不是出在網路成癮,大多是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如交不到朋友、遭到霸凌等。

他也提到,網路遊戲是人為製造出來,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就能獲得快樂跟愉悅,且強度是很強的;此時,家長或老師先別急著批評,應先了解孩子在遊戲世界裡為什麼快樂?是因為發揮才能,所以能很快地在遊戲中攻城掠地?或是因為遊戲交了很多朋友?他鼓勵家長進一步與孩子討論,同時也要藉此去了解現實生活有哪些事情也可以為孩子帶來樂趣,才不會只將重心建築在網路世界上。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台灣孩童網路成癮盛行率高於歐美。(圖/記者楊晴雯攝)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20241126】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