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青城
不是洋垃圾而是塑膠再生料
最近有媒體報導台灣進口過量的洋垃圾,並指出連中國都立法禁止洋垃圾進口,但台灣卻大量收這些別人不要的垃圾,未來將對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而且會步上中國「塑料王國」的後塵,成為一個「廢料之島」,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有媒體報導台灣淪「世界垃圾島」。
事實上台灣這半年進口進來的,大多是廢塑膠,並非全部都是不可分解的洋垃圾,今年第一季從世界各地進口的廢塑膠約13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5倍,而台灣的資源回收業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台灣的資源回收效率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德國,台灣的垃圾掩埋量佔總廢棄物量不到2%,以前許多垃圾掩埋場都成功轉型為公園或社區活動中心,資源回收業登記立案的公司,從100家快速成長到2000家,可以說在20幾年來的努力下,台灣從垃圾島成為資源回收王國,而這些廢塑膠可以提煉出再生料,這就是未來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原料,根本不是什麼「沒用的垃圾」。
目前台灣塑膠再生料業者有300多家,做出來的再生料,會供應下游的塑膠製品製造業者,製造業者會將這些零組件組裝到各產品上,可以說塑膠再生料是目前產業鏈重要的一環,而這些塑膠再生料運用於生活中很多周遭產品,包括運動眼鏡、運動衣、電腦包、手機套等等,與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經過20幾年的發展,在政府的鼓吹之下,台灣回收的產業技術不斷進步,產業鏈日趨完整,民眾也加強環保意識,讓我們在國際上成為資源回收的模範生。
▲台灣資源回收業在世界名列前茅。
循環經濟將成為未來世代的明星產業
在具體業者方面,台灣有諸多回收業人才和世界級的技術,但一般民眾可能對這個領域較為陌生,舉例而言,遠東新世紀開發世界首創海洋垃圾回收鞋,被稱為「台灣之光」;台灣新能動力的R-ONE,可將混合廢塑料無汙染的轉換成乾淨柴油,是全球唯一用於柴油引擎不冒黑煙的高級油品;義達創新的FPC技術,則以農業廢棄物製成100%生物可分解塑膠的替代粒子,不僅讓海洋塑膠廢棄物減量,也讓國外專家在聯合國讚許台灣的技術水準,成為台灣發揮軟實力的最佳象徵。
▲遠東新世紀與知名運動品牌開發世界首創海洋垃圾回收鞋(圖/翻攝自愛迪達網站)
台灣是循環經濟的熱點,不是世界垃圾場,這不僅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實,也是政府未來必須更加努力的目標。蔡總統在5+2產業中納入循環經濟,代表政府發展這個新興產業的決心。未來我們必須讓塑膠回收產業持續升級,包括在政策上導入循環公共採購規範,徹底掌握對塑膠再生料的流向、數量及品質管理,對於偷偷進口廢料的不肖業者加重罰則,對於有心的新創業者,則要給予更多的獎勵和法規鬆綁。並且協助業者將台灣的方案帶到全世界各地,讓台灣的技術和名聲可以在世界上發光發熱,並且幫助世界各地解決塑膠問題,同時也要在宣傳上強化民眾對該產業的認知,讓循環經濟成為下一個世代的新顯學,為這塊土地乃至世界創造更多永續的台灣價值。
《作者簡介》孟青城,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國關研究基金會,以及立院法案助理,現為智庫研究助理,研究興趣為產業政策及政黨政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