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藝術總監簡文彬 心中衛武營的風景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UZIK

2014年4月7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成立,同日並通過由簡文彬擔任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以下簡稱衛武營)準藝術總監,並將在衛武營開幕後直接上任藝術總監。此消息一岀,樂迷們又驚又喜。喜的是簡文彬將繼2007年卸任NSO後,再度於臺灣表演藝術界擔任要職,當年他引進外國經驗,為NSO引進嶄新思維並提昇演出品質,至今仍為樂迷津津樂道;驚的則是簡文彬這次的上任,並不只是他過往習慣的「音樂總監」或「指揮」,而是站到了場館營運方的「藝術總監」之位。為何他會接下這個位子?在他心中,又期望衛武營是個什麼樣的場館?在開幕前一個多月的音樂廳裡,簡文彬與《MUZIK》一起暢談他心中的衛武營風景。


該為臺灣做些事

回憶起最早與衛武營的相遇,其實完全不在簡文彬的計畫之內。早年都在國外發展,2001年返台上任NSO音樂總監時忙於團務,並沒有特別關注其他場館的興建,到了2007年衛武營競圖出爐,簡文彬又已離任NSO,正好與這個當時國內表藝界的最大新聞擦身而過。一直到2012年文化部成立,首要目標之一,便是要整合旗下的三館一團:臺北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國家交響樂團,因應成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國表藝)做為主管單位。為著國表藝的成立,首任文化部長龍應台找上簡文彬,邀請他文化部顧問身分提供外國經驗與意見。

簡文彬回憶道:「記得那時龍部長在言談之間,突然就問起我『你知道衛武營嗎?』之前其實一直沒關心到這個話題,發現滿有意思的,想實地探訪一下。」之後便隨著龍應台前往當時仍在興建中的衛武營施工現場,在理解衛武營的設計與理念後,簡文彬覺得這裡似乎是「可以做些什麼」的地方,而龍應台也彷彿猜到了他的心意,當場就直接問道:「那你願不願意來幫忙?」當時的簡文彬,剛進入40代後半:「那時我就想,自己都快50歲了,感覺起來『應該可以真的為台灣做點事情了』。」

至於這些事是什麼事呢?其實簡文彬也無法完整說清,只覺得自己在國外待這麼久,到了NSO後也看到了很多國內現狀,應該做些改變。然而「不在其位、不謀其事」,隨著2007年回到歐洲,這份想法就暫時放在心裡了,一直到「是否接下衛武營」這個問題出現,過往的沈澱再度發酵,也讓簡文彬決定答應這份邀請,首次站到場館營運方的角色。

▲在輕鬆風格的言談裡,簡文彬分享許多對於臺灣表演藝術界的深刻看法

籌備之難題

在允諾接任後,進展十分快速,先是2014年隨著國表藝成立,確立簡文彬的「準藝術總監」之位,同時也擔任「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的召集人,接手原本衛武營籌備處的任務,積極於軟體上為開幕做準備。

然而,「完工時程」卻是衛武營籌備的一大難題。2015年時預定2016年開館、2016年時預定2017年開館……一直到2017年,才真正「確定」2018年一定會開幕。回想起那段日子,簡文彬苦笑到:「我們那時候的計劃書都要擬兩次,因為原本擬的到最後都不合用,就通通又要重新再規劃一次。」不過,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單單只有衛武營,臺中歌劇院也經歷過,臺北藝術中心也還在這樣的問題裡,似乎是臺灣新場館都會碰到的處境。

開幕時程未定,除了敲定的節目安排,必須要整體打掉重來外,簡文彬最在意的,還有衛武營員工的士氣,畢竟原本擁有「蓄勢待發」的狀態,卻又臨時踩煞車,長期如此,人心不免疲乏:「還好的是,有很多『元老級』的同仁,從籌備處開始就一直留下來,此點我也相當感激。」

這個難題,終於在2016年現任文化部長鄭麗君上任,給出了解答,當時隨之上任的文化部次長楊子葆,其實是土木工程出身,對於建築營造的管控極具心得,鄭麗君便將衛武營的硬體營建時程,交由楊子葆管理。加上先後幾任文化資源司的司長協助下,召集許多國內外專家多次開會,積極解決開幕時程的問題。

簡文彬回憶道,相較於其他場館,衛武營的問題是「太大」,每一個部分完成的時間都不同:「像是去年有國外顧問建議,那時音樂廳、表演廳都已經算完工了,我們其實也可以採『逐步開放』的方式,這在國外也不算少見。」不過在評估國內環境後,還是決定要整體要一起開幕,在多方協調下,才真正在去年3月敲定,2018年10月衛武營可正式啟用。

把門打開 看到什麼?

這個確定時間來的匆促,距離開幕大概僅只有一年半的時間,但衛武營絕對不只用了一年半。簡文彬表示:「後來回頭看,會覺得晚開也有他的好處,因為我們等於是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來準備這第一年的開幕季。」

大家會在第一年看到什麼呢?對簡文彬而言,第一年就是「把門打開」:「我們2015年就提出,衛武營是『眾人的藝術中心』。」這個中心不只在門內,也在門外,因此從營運推動期開始,衛武營就以「童樂節」、「藝術祭」等多項節目,吸引大家來到這裡。透過這些精采活動,把「眾人的藝術中心」此理念埋藏其中。

到了「開幕季」,其實就是三年來的「集大成」,不管是有意推動的活動,或是三年來無意間的累積,通通都會在開幕季一次端出來。琳琅滿目的節目,從音樂、戲劇、舞蹈,乃至馬戲,都能在開幕季中找到,當中也包含國外引進、國內自製,還有衛武營的國際共製節目,本次開幕季,便是希望能夠吸引最多的觀眾,走進衛武營的各大小廳院。

▲2015年促成德國萊茵歌劇院與臺灣眾多創意人才的歌劇《杜蘭朵》,是簡文彬認為衛武營現階段最具代表性的跨國共製(©Hans Joerg Michel)

當然,由於時程問題,衛武營的「國際共製」,其實離世界首演日都有一定時間了,像是今年的獨幕歌劇《驚園》與明年4月登場的《杜蘭朵》,外國首演皆在2015年。不過,有了時間的累積,也讓這些作品更加淬鍊出精華,更見成熟。

「比起《驚園》,《杜蘭朵》其實更接近我剛剛提『想為臺灣做點事』的面向。」簡文彬說到:「這應該是歐洲歌劇院第一次,『全部』的創意團隊皆是來自臺灣的製作。」當然中間有一些機緣,原本只是德國萊茵歌劇院總監與簡文彬聊天時,談到想要來一個亞洲製作的《杜蘭朵》,簡文彬便「毛遂自薦」,問起對方要不要乾脆用臺灣的團隊?最終以導演黎煥雄為首,服裝設計賴宣吾、舞台設計梁若珊到影像設計王俊傑,皆來自臺灣。「我最希望看到的,便是他們在歐洲這樣的產業體系中,創作出全新作品,進而能帶給臺灣環境一些啟發或改變。」比起臺灣的舞蹈家、指揮家或是器樂演奏家,已有許多人在歐洲表演藝術界發展,臺灣的創意設計團隊,還比較沒有打入這圈子,透過這次的《杜蘭朵》,無疑是大大地推了一把,給予歐洲劇院一窺臺灣創意設計功力的機會。

在國際共製之外,衛武營從2015年開始的委託創作,譬如躍演的音樂劇《釧兒》、奇巧劇團的武俠歌仔劇場《鞍馬天狗》,還有A Art與四喜坊劇集合作的阿卡貝拉兒童音樂劇《小安、金剛與學舌鳥》,也都將在衛武營正式開幕後,回歸演出,重返當初真正提供給他們的舞台。

精彩話題:觀賞無界線 藝術不設限

延伸閱讀:MUZIK閱聽古典樂

嚴選好物:MUZIK SHOP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