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10月10日,900多名金門高中師生抵達高雄,展開在台求學生涯。其中150多人10/10日重返母校,緬懷烽火歲月。金門高中盼學子效法學長姐當年堅苦卓絕與奮發向上精神。
民國47年8月23日八二三砲戰爆發,44天的密集砲轟,金門遭受重創。縣政府為使國軍反擊無後顧之憂,增強駐軍戰力並減少民眾犧牲,同時顧念學生學業不可中斷,疏遷民眾和師生到台灣。
當年10月9日,金中師生900多人乘坐登陸艇,經過18小時的顛簸航行,在國慶日當天傍晚抵達高雄港。學生後來分散到台灣30多所學校,繼續學業。日後人稱這批學生為「流亡學生」。
時隔一甲子,這批流亡學生今天「回娘家」,齊聚母校有「白宮」之稱的中正堂,白首話當年。會中播放當年師生在金門和台灣的珍貴剪報和照片,大家看了感覺往事歷歷,如在目前。
當年「收容」流亡學生的學校,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前身為臺灣省立高雄水產職業學校)、苗栗中學、嘉義高職、花蓮中學、宜蘭中學和蘭陽女中等校長或代表也到現場,接受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致贈感謝狀。
▲國立金門高中「流亡學生」10日重回母校。(圖/中央社)
金門縣長陳福海在感謝狀中表示,金中900多名師生歷經波濤橫渡海峽,一群十來歲的孩子第一次離鄉背景,第一次看到火車、霓虹燈,有新奇、有徬徨,更有無盡鄉愁與對父母家人的思念,因為這些學校適時的援手,讓這群因戰火流離的學子能安頓身心,完成學業。
10/10日與會的流亡學生中,當時初一的許丕允分發到雲林,讀到高中畢業。他說,好在有同學作伴,可以紓解思鄉之苦。當時也是初一的洪志合分發到善化中學,他說,寫信回家要花一個月才能到達,想要回鄉得一星期前到高雄港等船,「真的滿辛苦艱難的」。
77歲的黃彬彬和小她8歲的妹妹黃娜娜聯袂參加團聚。妹妹後來「嫁回」金門,經常往返台灣和家鄉;姊姊則是定居台灣,10多年沒回金門了,今天看到多年不見的好同學,興奮地相擁。
金中校長廖俊仁表示,八二三對金門人是苦難,但同時奠定金門繁榮的基礎;金中歷史也因八二三烽火學子而豐富,尤其金中師生疏遷台灣面對陌生環境展現堅苦卓絕、奮發向上的精神,值得現在金中人效法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