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自媒體經常以「食安」為題,發布一系列訊息,但竟多是造謠的?根據「2017年食品造謠治理報告」揭露,微信是食品謠言傳播主平台,有高達72%的消息都是由微信發出,且甚至有媒體食安造謠,僅為了賺取點閱率。
▲蒙牛純牛奶。(圖/翻攝自搜狐)
蒙牛是中國大陸著名品牌,但深受「食安造謠」所害,過去曾謠傳一則「蒙牛純牛奶被檢出致癌物超標」影片,消息一發布,短短10多天就有超過千個微信公眾帳號轉發,且瀏覽量超過10萬次,不少網友都信以為真,該案2017年9月於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法院裁判。
發布造謠影片的,竟是一家位在泉州市的江鴻網路科技公司,且公司負責人表示,會這樣做是希望打開知名度,增加點擊量賺取收入。甚至也有企業會利用此種方式,謠言抹黑競爭對手。
根據《新華社》報導,這種媒體造謠方式,甚至已經有標準SOP,公司擁有多個微信公眾號,方便分享散布,粉絲達到5千人,就可以成為流量主接廣告,當點閱率和粉絲數高,自然有越來越多廣告商找上門,且每個粉絲、每條可以收人民幣0.2元到0.5元。若以1萬名粉絲計算,每條假食安新聞,就至少能收取人民幣2000元,將近新台幣9000元。
中國大陸的公布去年的數據顯示,網路謠言中,食品安全資訊就佔了45%,且被公開報導的,就有50多件食品謠言處罰追責案,自媒體造謠門檻低,取證溯源都不容易,才會導致謠言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