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東協峰會關注南海 學者分析:關鍵在主權爭議

第33屆東協峰會今(14)日進行多場峰會,有關南海議題仍是各方關注焦點,雖然中國表態盼3年內談妥南海行為準則(COC),但學者分析,南海主權爭議是關鍵。

▲第33屆東協峰會,南海議題仍是各方關注焦點。(圖/中央社)

第33屆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昨晚開幕,東協成員國今天分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南韓、俄羅斯、日本展開峰會,探討區域政經發展情勢。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午在首先登場的東協與中國峰會上表示,中國與東協間雖有廣大利益,也有一定的分歧,希望找到妥善管控風險與化解分歧的方法。

他以南海為例表示,南海共同行為宣言(DOC)在這10幾年來維護南海的總體平穩與和平,今年又再形成關於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一致同意要在2019年內完成第一輪審讀。中國希望和東協國家共同努力,用3年時間完成準則磋商。

智庫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SIIA)高級研究員胡逸山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南海行為準則理論上僅涉技術層次,與主權歸屬爭議無涉,但兩者息息相關,難分先後。

胡逸山表示,南海行為準則主要希望解決船舶海上遭遇如何處理等技術問題,但談判時卻難以迴避主權問題,這也讓這準則的談判進度緩慢。

他認為,如果沒有妥善談好技術性層次等問題,也難以營造解決主權爭議的氛圍,目前只能就沒爭議的部分先達成共識,擱置有爭議議題,慢慢凝聚共識。

另外,關注東協地緣政治發展的台灣亞太防務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惠華認為,中國雖訂定希望在3年內談妥南海行為準則的時間表,但從近年來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模式觀察,實則採取一方面維護主權,卻又同時進行磋商的兩手策略。

她表示,南海局勢如果在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3年期間內,相安無事,沒有變化,這或許能成為一個規範依據,否則,一旦發生衝突,勢必讓行為準則磋商進度觸礁。

南海主權聲索國包括中華民國、菲律賓、越南、汶萊、馬來西亞等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海填海造島、擴建軍事設施,美國則執行自由航行任務,局勢持續受關注。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