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二大一廣場/從坂本龍馬談開放我們的民進黨!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張益贍

2018年民進黨敗選當週,台灣新一代日本歷史民俗學者蔡亦竹在臉書發表了一篇文章「理想、現實、薩長同盟」,從黑船來襲後的日本幕末歷史,來分析當前台灣政局。尤其強調坂本龍馬促成薩長同盟在這段歷史的重要性。也引發在網路同溫層當中對一套重新再版司馬遼太郎的舊書「宛如飛翔」的購買及討論熱潮。蔡亦竹的文章是希望從「尋找台灣的坂本龍馬」,促成島內政治團體擯棄過去的恩怨成見,深化民主價值,建立台灣主體性「倒幕與尊皇」。對外則對抗中國民族主義的政治與經濟上的逐步進逼「攘夷」。而「宛如飛翔」一書則是透過書寫西鄉隆盛這位明治維新初期悲劇英雄,來探討從尊王攘夷到文明開化價值典範轉移的社會衝擊。

西鄉隆盛

▲中為木戶孝允是長州藩藩主,右為大久保利通,最左為西鄉隆盛則是薩摩藩的主要實權人物,薩摩與長州結盟是推翻幕府的關鍵。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影射反映現今所面對的困境及解決對策,端看我們對歷史階段性時程的判斷,究竟現階段民主進步黨的問題,是坂本龍馬所面對幕末時期主張放棄彼此成見,透過薩長同盟完成尊王攘夷的歷史階段,還是已經進入「文明開化」時期,新舊價值的衝突,讓大保久利通和西鄉隆盛這兩位從薩摩出身的長年摯友,終須在西南戰爭中一戰?

坂本龍馬

▲坂本龍馬是明治維新重要人物,串連各方志士(圖/翻攝自網路)

但無論身處何種境地,敗選至今身為基層黨員的我看不到黨核心階層,對於敗選所代表的政治經濟文化因素,進行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系統性的分析,更別提具體的改革方案。在黨內看到以派系利益分配為核心的所謂中生代團結「共推黨主席」戲碼,在黨外白綠持續爭鋒、獨派繼續逼宮。沒有激勵人心的「船中八策」,更無大破大立「明治維新」的改革決心。

就在新任黨主席產生的當下,身為基層黨員我透過不行使權利來表達對這場可以預知結果選舉的不滿,因為可以預知結果的黨主席選舉本身,就是這個黨最大的問題,16.9%的史上最低投票率更代表著支持者對黨的認同危機。我寧可選擇在咖啡廳內一字一字敲打著對吾黨未來可能性的期待。畢竟民主進步黨作為台灣第一個本土政黨,在過去與未來的時間長河中,必然也必須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這也是民進黨與其他政黨最大的不同,它不是也不能是依賴政治明星或派系光環所成立的政黨,它必須面對台灣社會變遷保持開放性,隨時調整因應。所以如何建構一個開放性的政黨架構及制度,是民主進步黨的當務之急。

從開放的初選制度談白綠合作

從2014的大勝到2018的大敗,即使不甘心但大概沒有人會否認,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和柯文哲「現象」的合作與對立上。所以選後蔡柯北門會也引發黨內各種不同聲音的討論。許多人期待坂本龍馬就是期待有誰能扮演白綠之間的溝通橋樑,能夠促成白綠2020再次合作。但選後黨的作為卻是以違紀輔選的理由,將台北市副市長陳景峻送評委會議處,大同士林的立委補選,也沒有勸進提名白綠都可以接受的民政局長藍世聰,放任讓白綠各自提名,彼此爭鋒。

明治維新150週年  台銀獨家代理主題銀幣銀幣主題圖案印有以歌川廣重的錦繪作品「東京汐留鐵道蒸汽火車待車圖」和明治150年的標幟。(台灣銀行提供)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傳真  107年12月13日

▲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台灣掀起研究熱潮(圖/台銀獨家代理主題銀幣銀幣主題圖案印有以歌川廣重的錦繪作品「東京汐留鐵道蒸汽火車待車圖」和明治150年的標幟。台灣銀行提供)

當然作為一個政黨的責任就是必須提出自己的候選人,是政治學的常理,但由於台灣是一個多元且變遷快速的社會,但憲政體制所規範的選舉制度卻是有利兩大黨壟斷的單一選區兩票制,此一矛盾會使政治權力的分配與社會多元力量脫節。為了解決政黨提名人選與社會期待的落差,唯有透過主要政黨提名制度的改革才能解決。所以與其討論白綠是否合作如何合作,不如專心處理黨內提名機制的問題。

民主進步黨過去在提名制度的改革上,一直能配合社會情況最大程度的開放社會參與。從早期的小圈圈幹部評鑑制度擴大到黨員投票,一直到引進民調機制讓公民參與決定黨內人選。2014年太陽花運動後,民進黨為更進一步擴大黨的社會能量,由中執委蔡易餘、王定宇、洪智坤提出「兩階段初選民調整合機制」,以利整合非民進黨的候選人(或稱之為柯文哲條款)。此一機制除了運作在無黨籍的個人之外,同時也在2016年與親民黨、時代力量、綠社盟(社民黨與綠黨)等小黨在立委區域選舉的整合上。民進黨也因此擴大了社會基礎,在總統大選中獲得大勝取得執政權。

只可惜此一機制在位階上,都只是在中執會層次上的臨時辦法,並未在全代會上被正式提案成為提名條例的一部分。也導致2018年黨內要求自提候選人時,主張禮讓柯文哲的黨內人士,沒有一套機制去處理基層支持者分裂的問題,只能任由柯黑柯粉大亂鬥,主導整個選戰議題,並因此讓韓流因而崛起,導致黨的大敗。

在民主的時代,與其期待坂本龍馬英雄的出現,不如讓黨內人士好好的在民進黨這艘共同的大船上,思考「船中八策」讓黨在韓流中繼續航行,與其只探討是否要白綠合作,不如建立一套「開放的初選制度」機制,讓非黨員可以成為黨的候選人,讓小黨願意支持民進黨。因為在台灣這個多元價值的社會中,未來還有更多的「柯文哲們」,隨時挑戰著民進黨。

開放性的政黨結構

台灣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下誕生的民主國家,政黨結構與政黨政治的運作本就不成熟,甚至是抄襲模仿極權獨裁體制的政黨結構而來的。所以中國國民黨的架構模仿中國共產黨,民進黨的架構模仿國民黨。而也就是這樣列寧式政黨的組織體質,導致長期影響民進黨發展及資源分配的三大問題:以黨領政、派系鬥爭、以及人頭黨員問題。

民進黨的黨員人數不到20萬人,一般而言黨員投票大概只有五成也就是10萬人,由這10萬人選出的全國黨代表組成的全國黨代表大會,就可以決定(過半數同意只要掌握5萬票)民進黨的黨綱黨章以及提名條例等規則,並選舉中執委中常委黨內日常決策核心,進一步透過選舉贏得政權後,來實現黨的主張及台灣的未來。所以派系為維持黨內權力分配,豢養人頭黨員已是黨內公開的秘密(中常會的結構基本上就是民進黨內各派系的實力結構),無怪乎黨內有人開玩笑的說:中國共產黨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而買台灣最便宜的做法就是透過豢養人頭黨員,買下民主進步黨。

黨內有識之士當然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透過幾次的黨改造修法,將中央民意代表及六都議員納入成為當然全國黨代表,稀釋票選黨代表的人數,逐步從外造化政黨朝內造化體質調整。但是仍維持總數的1/2+1席過半的票選黨代表席次。但個人以為民進黨應朝向完全內造化政黨的目標前進。黨員的權利義務應減化成只具認同政黨的聯誼性組織,地方黨代表及中央黨代表應全數由,具民意基礎的中央及地方首長民代組成,更應擴大納入各種全國性或地方性的黨籍社團領導人(工會、農會水利會、家長會等)。讓民進黨的決策機制更具社會性基礎。

明治維新時期,在大保久利通的主導下頒布廢刀令,徹底廢除數百年來舊武士階級的帶刀、俸祿等特權。引發士族不滿叛亂,最後導致讓大保久利通和西鄉隆盛這對摯友終須一戰的西南戰爭。改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當然知道民進黨是街頭起家的政黨,當然有許多黨員是理念型黨員,而非公職派系豢養的人頭黨員,當黨改造要剝奪這些陪伴民進黨一起成長的老黨員權利時,這些人就如同西鄉隆盛般為捍衛舊有的價值理念起身而戰,但我仍期待的黨內核心能有大保久利通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改革勇氣!

蔡英文、卓榮泰(圖/資料照)

▲作者認為新任黨主席卓榮泰與總統蔡英文還是應該想出白綠合作的道路

開放的兩岸政策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從來就不是保守且不具彈性的,甚至可以說是由民進黨開啟了近30年海峽兩岸的交流。 1987年的「老兵返鄉運動」就是由黨內前進系的立委許國泰結合范巽綠、張富忠等人所共同推動的。  在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的主張時,民進黨許信良主席可以提出「大膽西進」,同時黨內展開中國政策大辯論整合成「強本漸進」與之抗衡。在陳水扁首次競選總統的時候,黨內各派系可以為贏得選戰訂定「台灣前途決議文」以設立前提的方式承認中華民國憲法。面對國民黨提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挑戰時,謝長廷也大膽提出以「憲法共識」(或稱之為憲法一中)來因應。我們可以接受獨派大老高聲疾呼兩岸是「兄弟之邦」,可以讓小英總統就任後提出維持現狀(馬英九的主張),「九二對談的歷史事實」等等五花八門的主張,唯獨對一個不需對國家定位問題表態的首都市長柯文哲,在城市交流層次所講的兩岸一家親耿耿於懷?

筆者認為兩岸政策的原則必須在戰略上清楚:堅定捍衛台灣(中華民國)主權,且不應該以此作為懷疑或攻擊政敵的工具,以此團結島內的最大公約數。在戰術上模糊: 各種主張名稱無需自我定義受限或者接受對岸的定義。甚至可以不斷製造「創造性模糊」的新名詞,讓各自表述的空間持續存在。在空間上要有戰略縱深,不同主張在光譜上同時存在台灣政黨及民間團體,才能為政府在兩岸及國際關係上,爭取更多的時間,以拖待變。

最後必須說得是,國民兩黨對於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和2018年的韓流席捲都有嚴重的誤判,民進黨以為太陽花學運反服貿代表著年輕人的天然獨主張,而讓黨的立場往獨派光譜靠攏,而國民黨在韓流席捲全台大勝後,各縣市首長就急急忙忙承認九二共識向中國靠攏。我套用柯林頓競選總統的一句話:笨蛋!問題在經濟!太陽花狂潮是年輕人對低薪化的問題發出對執政的國民黨怒吼,韓流席捲是中低階層面對生活困境向執政的民進黨抗議!跟政治的認同無關更無涉兩岸關係。若誤讀民眾想法而去調整兩岸政策,反而會落入中國藉由操控台灣民主選舉進行統戰的圈套之中。人民的選擇永遠是正確的,端看執政者有無智慧領略。

從幕末歷史閱讀的啟示中,提出對民進黨「三個開放」主張。歷史能夠只能告訴我們:重複過去失敗的經驗,是不可能成功的。但卻無法告訴我們複製過去成功的經驗,是否可能成功?因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惟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字思考的結束,是身體力行的開始。天佑吾黨!天佑台灣!

《作者簡介》張益贍,曾任民進黨中央文宣部副主任,政策會副執行長,青年部主任,民主學院主任,台北市政府市長室顧問。現任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

#評論/三立大論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