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回顧1978~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中共建交,這一個重要的決定,影響台灣未來的命運、國際上的地位,以及至今難解的兩岸局面。當初做出這個決定的,正是美國前總統卡特,他日前接受專訪,坦言當初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兩岸關係,不過最後他跟鄧小平和諧地處理好了,認為這是他任內最重要的成果。
▲美國前總統卡特。(資料照/翻攝自俄國總統行政辦公室)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卡特前總統表示,他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也被捲入中國與日本的戰爭,當時他們選擇和中國同盟,且從1979年之後,太平洋沒發生任何戰爭,部分原因要歸功於美國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良好關係。因此,他選擇與中國建交,認為這是他在白宮期間完成最有意義的長遠成果,就是在30年衝突後將兩國關係正常化。
卡特說,由於前總統尼克森1972年赴中國簽署《上海公報》,表示只有一個中國,卻未說明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他決定釐清這曖昧關係。他提到,當時很多人都反對建交中國,因此他採取強硬的手段,直接從白宮發函到中國,中國回應白宮,中間未經過國務院,只有少數人知情,保密到家。
卡特也坦言,與中國建交後,台灣的反應十分負面,當時的官員到台灣去,還被台灣人當街襲擊,但他似乎不後悔,認為他後來在國會參眾院推動《台灣關係法》通過,也保護了台美雙方的利益。(編輯:廖俐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