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2030拼雙語國家!台灣人的英文能力真能翻轉?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李順德、陳淑貞/新新聞

去年底縣市長大選,英語力成為高雄市選戰議題之一。12月25日新科高雄市長韓國瑜以中、英語交錯發表就職演說,連為即將到來的春節錄製拜年影片,都聽得到韓國瑜說英文。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2030雙語國家政策藍圖」,將雙語議題拉至中央的高度。台灣要邁向雙語國家之列,需要雙語教育打下根基。而英語學習政策早如另類「地方包圍中央」:教育部規定小學從小三開始學英文,但有8個縣市已將英語課程延伸至小一;台北市及台南市從2017年開始試辦「雙語學校」及英語融入領域教學。這些步調都走在教育部之前。

雙語教育的成敗影響著每個學童的學習,也是所有家長所關切的。當政府要邁向雙語國家的目標、要積極推展雙語教育時,基層學校面臨哪些困難?政府要如何協助?又要如何翻轉及啟動教育體系的雙語活化?

“Question! I fell hungry.OK? I want to eat some food.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請問,我現在餓了,我要吃點東西。那你想吃什麼?)

外籍老師一邊問著,一邊做著吃東西的動作,而且在“you”、“eat”加重發音。

“ I like……”

“Uh Uh. What do you want to eat?……OK We will come back. You listen. ”(嗯哼,你想吃什麼?……好!你先聽[別人說],等一下回頭你再答。)

孩子回答的句型錯了,外師立刻點名另一位小朋友。

台南市下營區試辦雙語計畫的東興國小一年級英語課堂上,外師不斷地拋出問題,要學生開口說英文。班上20來個小朋友有一半的人高舉著手搶著回答問題,希望聽到老師稱讚一聲“Good job! ”(做得好)。

▲透過音樂等「人類共同語言」讓學童熟悉雙語。(圖/新新聞)

20年過去,學生英語仍待加強

鏡頭向北移,桃園市同德國小六年級教室裡,班導薛婉綺正運用電子白板上數學,題目同步傳送到學生人手一台的平板電腦,學生作答後回傳,老師得以確認同學的理解度。引人側耳傾聽的是,老師幾乎以全英語授課,而且學生上台解題也以英文說明。

「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目前是時候了!我們已累積好幾階段的經驗,相信這次很清楚地抓到可執行的方向。」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肯定政策實施時機,也認為配合科技化學習輔助、老師們的熱誠與共識及有效的推動策略,相信政策可以成功。

去年12月初,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拍板「2030雙語國家政策藍圖」,列出全面提升國人英語力與國家競爭力2大目標,再依推動結果研議英語成為第2官方語言,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國發會規畫的政策藍圖,包括讓行政部門官網全面雙語化、提升公務員英語力與外國人文書雙語化等。要讓英文成為第2官方語言,當然要先普遍提升台灣人的英文能力,為此賴內閣推出「推動教育體系的雙語活化」政策。

賴清德不是第一位提出將英語訂為第2官方語言構想的閣揆。02年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就說過要把英語列為第2官方語言。03年時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堃也稱10年內要讓英語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或準官方語言。

政策上,教育部從01年起將英語教學延伸至小學5年級,比日本還早實施,06年9年一貫課綱實施後,更向下延伸至小三;至於台北市早在1998年就開始逐年實施,目前小一一周有2堂英語課。但將近20年時間過去,國中會考總有3成以上學生的英文「有待加強」。

范巽綠在扁政府時期擔任6年教育部政次,參與九年一貫課綱研擬,見證扁政府時營造英語生活環境的推動,也在高雄推動雙語實驗計畫,她如何信心十足地認為第一個4年就會有很多翻轉?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64期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