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保祥/屏東報導
中華職棒(CPBL)在風雨之中走進第30個年頭,前20年多數時間都受到假球案影響,逐漸走出假球案的後10年,中職對自我應可更高期許。
兄弟飯店老闆洪騰勝奔走下,台灣1990年成立職業棒球聯盟,早年職棒風氣與92年巴塞隆納奧運銀牌加溫,棒球一時間成為全民運動,直到96年風聲「黑虎事件」、97年黑鷹事件正式點燃台灣職棒假球年代。
▲台灣職棒票房回春。(資料照/記者王怡翔攝影)
中職曾最多7支球團,若加上那魯灣聯盟有過4支球隊,97年在台灣曾出現兩聯盟11支球隊盛況,可惜那也是假球案困擾開始年代,2001年台灣世界盃、03年兩聯盟合併、札幌亞錦賽、雅典奧運,10年期間輝煌的國家隊成績單,與假球案並存,中職09年回到最初的4球團。
假球案爆發關鍵除了選手不自愛接觸複雜人士,球團在整個90年代都沒有二軍概念,對於內部競爭養成觀念甚晚,讓假球案延燒15年,這是相當可惜事情,未能在最好年代加大投資。
台灣兩個旅外風潮出現在80年代日職「兩郭一莊」與21世紀初期的「陳曹王」大聯盟年代,兩者差異在於後者受到台灣職棒影響很深。
王建民在青棒時期沒沒無聞,小時候打棒球方向是進入中職,在台北體院(現合併為台北市大)就讀獲得紐約洋基青睞網羅,開啟美國職棒旅程。
台灣出現職棒聯盟的意義墊高棒球水平,讓打棒球的孩子藉由追逐更專業棒球訓練,已進入中職為目標,拉近挑戰海外職棒距離,這是CPBL這30年來對棒球環境深度貢獻。
台灣職棒環境隨著票房拉高、選手待遇提升、二軍制度漸次推進,30年是個新開始,絕對不要忘記假球案的痛苦,作為台灣職業運動火車頭,中職作為應更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