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春山/美麗島電子報
今年是己亥年,但不見立春。每19年裡,有7年沒有立春,叫「無春年」,今年恰是「無春年」。「地母經」卜曰:「歲逢己亥初,貧富少糧儲。蠶娘相對泣,採葉扳空枝。更看春秋裡,蜂蝶滿村飛。」可見今年諸事不順,而大家的矛頭又指向中國大陸。
1949年中共建政後,幾乎每逢年「九」必有變。1959年毛澤東搞了一個「大躍進」,把大陸搞得「一窮二白」。1969年中共召開「九大」,「文革」沒完沒了,進入了第二階段。1979年鄧小平「撥亂反正」,進行改革開放;但一場「懲越戰爭」下來,也戰成了兩敗俱傷。中共給了越南教訓,自己也得到教訓。1989年發生的「六四事件」,使中共受到西方經濟制裁;而東歐的「非共化」趨勢,更讓外界有人認為,中共可能遭到「和平演變」,成為共黨世界另一個「倒下的骨牌」。1999年中共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館被炸,中美關係陷入建交以來的最低潮。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中美建交的40週年。農曆年剛過,習近平就面對和川普是否會見面的問題。其實,見不見都一樣,雙方的互信還是不夠。美國要求中國大陸進行經貿結構性改革,對中共而言,就是挑戰習近平強調的「維穩」。習近平目前不僅要維持中國大陸的經濟穩定,更須維持社會的穩定。習在十九大的報告中,已明白指出,今天中國大陸的主要矛盾是來自於社會問題。而經濟結構的改革,勢必影響國企,這是傷筋動骨的事,習豈敢輕舉妄動。而美國鷹派人士,又對中共在智慧財產權和強迫性技術轉移等問題上做出的承諾不具信心。
看來,中共擬議對美國大量採購以平衡貿易逆差的善意,也不足以「花錢消災」。就算在3月1日關稅停火協議前,雙方再達成新的妥協方案,中美這場貿易戰爭恐怕也不會告一段落。問題是,美國已把談判成敗的壓力全都加諸在中共的身上。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業與政治經濟專案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就明白指出,「中美貿易談判能否達成協議,關鍵在中共能做出多少讓步。」而中共似乎不願在壓力下低頭,並做好了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習近平面對國際考驗,臺灣要步步為營。(圖/資料照)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候美國又在南海興風作浪。美中第七輪貿易磋商在北京舉行之際,美軍飛彈驅逐艦「斯普魯恩斯號」(USS Spruance)及「普瑞布爾號」(USS Preble),2月11日在美濟礁十二海浬內航行,執行美國海軍所謂的「自由航行」。今年1月7日,當中美雙方進行副部長級經貿磋商時,美國軍艦「麥坎貝爾號」(USS McCampbell),也曾駛入南海西沙群島12海浬之內。美國前後兩次派艦行動不會是偶然,目的應是對中共示壓。而英國方面也插上一腳,已準備在脫歐後,展示其軍事實力,包括派遣航空母艦到南海和太平洋地區。
與此同時,日前傳出消息指美國若干參議員聯名致函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力促邀請蔡英文總統訪美並赴國會演講。對此,美國知名臺海問題專家卜睿哲(Richard Bush)已公開提出質疑,認為:第一,違反美中關係核心價值;第二,臺灣會因此付出代價;第三,漠視臺灣的立場。但美國前國防部官員包士可(Joseph Bosco)和學者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卻表樂觀其成。
從蔡英文的角度看,若今年能夠到美國走一趟,當然對她的競選連任是一項利多,但也必須謹慎行事,避免「短多長空」。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的康乃爾母校之行,就造成了臺海軍事危機。雖然李在1996年高票當選中華民國首任直選總統,但臺灣卻因此付出極大代價。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隨後訪問中國大陸,提出對臺灣極為不利的「新三不政策」,即:美國不支持「臺獨」、不會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政策,並且不支持臺灣以國家名義加入國際機構。
鄧小平生前常把1979年1月1日,稱為「不平凡的日子」。因為當天,中共「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並宣布與美國建交。鄧小平改變中共對臺和對美政策,目的就是為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習近平卻必須為處理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絞盡腦汁。
「莫以善小而不為」,更何況兩岸無小事。習近平的問題,也是臺灣必須處理的問題;習要接受的考驗,也是臺灣必須面對的考驗。不僅蔡政府必須處理和面對,在野的國民黨也無法袖手旁觀。最近準備參選總統大位的幾位國民黨「太陽」,都有美國之行的計畫。我希望朝野政黨領袖,都能站在「命運共同體」的立場,在赴美「取經」時,能共同為臺灣發聲,同時要聽取卜睿哲的勸告。他認為,川普本人對於美國對臺安全的承諾,持懷疑態度。卜睿哲舉川普2018年1月19日在白宮國安會一次會議的談話為例,說明川普心中的想法。當時川普說:「比起韓國,我們從保護臺灣得到了什麼?」川普有商人背景,說出這番「在商言商」的話,我們一點都不感到訝異。
「解鈴還需繫鈴人」,兩岸的問題,還是要靠兩岸的中國人,自己來解決。我認為除了美國外,臺灣的政治人物,也要抽空到對岸走走,多了解一下北京決策層的想法。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年的講話,提出「民主協商」的建議,當然有「統戰」的意味;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商量商量,怎麼會產生共識?我認為,今日不僅民共之間有誤判,國共之間也有。有容乃大,對方以大事小,更應展現包容力,聽來自臺灣社會的不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