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宜芬
蔡英文日前結束了太平洋的「海洋民主之旅」,除了與南太平洋周邊的邦交國深化友誼,更進入夏威夷進行台、美交流。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在蔡英文的參訪期間,美國國務卿同時在國會聽證會,指陳美國正在「阻止中國對台灣的外交孤立」;除此之外,在台灣關係法即將40週年之際,美國兩黨議員更偕同認為,在兩國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之外,台美更應該進一步簽署「台灣保證法」。而根據報導,「台灣保證法」的重點主要包含,1、要求美國總統審視國務院的美台關係指導方針;2、要求美國國防部努力將台灣納入雙邊和多邊的軍演;3、讓美國高階軍官派駐台灣;4、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5、支持美台軍售常態化;6、重啟雙邊貿易談判。
▲ 蔡英文總統以「親美保台」路線出訪維繫民主(圖/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這些成果,除了顯示台、美關係的升溫,更彰顯了相較於現今已全面赤化的國民黨,蔡英文正讓「中華民國台灣」,穩穩地走在「反共,親美,保臺」的政治路線上。雖然國民黨不斷以「金錢外交」、「美國抗中的棋子」的口號,揶揄蔡英文的外交成果,但回顧歷史,蔡英文「反共,親美,保臺」的路線,其實就是國民黨從80年代到2004年的政治主張。
無論是蔣經國,抑或是現今已傾中的郝柏村、馬英九,早期皆堅持中共的「一國兩制」是一不可輕信的政治修辭,舉例來說,蔣經國在1984年對美國特使劉易士說道:「兩種制度同時存在於一個國家中,是不可能的。中共不過是用此來引誘我們,我們不會上當的」,除了堅決反共,蔣經國更認為,台美關係的維繫,就是中華民國得以持續反共的主要保證。
但隨著國內政局的丕變,國民黨為了保有自身的政治特權與聲量,已不惜放棄政治路線的堅持。這些轉變並不遙遠,例如,吳敦義原先還在2017年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並表示:「如果真想被統,可以搬去福州住、上海住阿,何必拖累台灣的2300萬人?」,但卻在近日改口:「中華民國的最終目的是以國家統一為原則」;除了吳敦義,過往做為美國AIT窗口的朱立倫,於2月前往美國矽谷參訪時,也已無力會見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美國高層。一向被視為本土藍的吳敦義、親美派的朱立倫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我們要如何期待已藉由與「香港中聯辦」的接觸而全面傾共的韓國瑜,是要如何守護台灣的主權?
▲ 作者指出,由國民黨政治人物對統一的態度看來,「棄台論」恐怕已是主流(圖/翻攝自資料照)
因此,論斷國民黨的政治光譜,已從「反共,親美,保臺」轉變為「親共,遠美,棄臺」並不為過;反之,藉由「台灣保證法」的外交成果,無論是「維持現狀」亦或是「反共、親美、保台」的政治責任,皆已坐落到了民進黨的身上。就此而論,相較於國民黨的無力,蔡英文顯然才是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守護者。
《作者簡介》謝宜芬,大學講師、非營利組織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