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彥汝、卓煥鈞/採訪報導
全台觀光夜市都面臨衰退潮,南部情況更嚴重! 瑞豐夜市的攤商說,前陣子選舉熱潮有恢復2成人潮,但距離鼎盛時期還是差太遠,而且夜市裡又分為地主、場主、攤商,大家各自為政,導致難以讓夜市向上發展,市場專家分析,政府狂打「夜市牌」卻沒有妥善介入管理,導致夜市特色減弱是衰退主因。
攤商陳秝敏:「其實我們賺的這個錢,真的5塊、10塊都是辛苦錢,有時候你不要看到大排長龍還怎麼樣,有時候都是用命賣來的。」
▲攤商陳秝敏表示,在夜市賺錢很難。
天色還沒暗,老闆娘趕緊備料,她是陳秝敏,人稱炸魷魚女王!薄薄的粉鎖住鮮嫩魷魚香氣四溢,陳秝敏的攤位擺在最精華的第一排,但她也在苦撐。
攤商陳秝敏:「你今天賣了30萬的營業額,你可能貨款要給25,就是這樣子,就是你根本就是在做面子的,就是那種感覺,我這兩、三年就是這樣子。」
細算成本,瑞豐攤位租金1天500到1000元,營業20天要繳2萬塊,加上人事、物料、器材成本,1個月至少要賺10萬塊才能在夜市存活。
▲1個月至少要賺10萬,才能在夜市存活。
攤商:「近年來人潮的話都有明顯的遞減,那像我們,以我們瑞豐夜市來講,人潮是少了更多,那尤其像我們經營這種,一般的百貨商品來講的話,現在一般的消費者在網路上都可以直接來取得,那對我們衝擊會是比較大一點。」
▲夜市人潮衰退,對於賣一般百貨的攤販打擊大。
平均3個月都有10幾家攤販倒閉,最短只經營一個禮拜,去年生活百貨區浮現空攤危機,為了搶救人氣,瑞豐管委會想靠美食拉人潮。
記者:「瑞豐夜市的第三排,原本是做生活百貨,不過因為受到景氣不好的衝擊,再加上電商崛起,很多攤位根本就做不起來,花了2年時間,才把這裡改為美食區。」
這一排成了特色小街,異國料理林立,遊客邊逛邊吃,擠得水洩不通,但看似繁華的瑞豐夜市,背後有不為人知的複雜結構,這塊地由3大地主瓜分,租地給多位場主,再承租給1千多家攤販,因為四分五裂,轉型空間不大,攤商的生存空間也變得更小。
▲瑞豐夜市由多位場主承租給各攤販,複雜結構讓轉型變難。
攤商陳秝敏:「沒有一個共識,因為大家都是各對各的地主,現在場主不只一個,大家都只是想要賺錢,都沒有人想要建設這個場子。」
台灣觀光夜市都碰到同樣難題,號稱全國最大的金鑽夜市3年前倒閉,凱旋夜市剩下20幾攤,最短命的中安夜市只經營1天,去年中部也有高達6間夜市在1年內倒光,全台夜市超過3百多家,壽命越來越短。
▲全台觀光夜市都有衰退跡象,不斷的在倒閉。
樹科大休閒與觀光管理系助理教授楊志中:「如果要整個夜市這種衰退現象有止血作用,我們應該回虧去探討,是不是新的夜市來講,產生的惡性競爭太多,如果要讓它能夠更永續的話,所謂的文創這一塊是不可輕忽的,每個夜市除了本身特色以外,是不是能夠不斷的去創新,讓客戶來這個地方,不是每次來都是看這一樣東西,他每次來都有新奇的東西。」
▲樹科大休閒與觀光管理系助理教授楊志中。
台灣若想繼續打這張「夜市牌」,只有創新、轉型,否則將再面臨下一波倒閉潮。(整理:實習編輯王羿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