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高手在民間!《三立新聞網》採訪到本名陳怡瑾的「手帳達人」希達(Sheeta),她要秀出許多幀未曾公開的作品,同時和大家分享手帳創作的心路和密技。
▲希達的秘密創作空間,充滿書本和各式各樣的文具。(圖/記者陳弋攝)
有些讀者可能沒聽過手帳這個東西,其實「手帳」(てちょう)指的是用於記事的冊子,擁有者可以在上面以文字加上插圖、裝飾物來記錄生活大小事。手帳對日本人來說是重要的生活用品,它集結日記、備忘錄、行事曆、繪本於一身,是一個人將其所見所聞以極具創意的方式「建檔」的重要工具。
▼▲手帳在台風行至少十多年,由於表現方式自由多元,擁護者愈來愈多。(圖/希達提供)
手帳表現形式五花八門、各有特色,每個人慣用的創作素材也會有差異,例如喜歡旅行的人,手帳裡頭常可以看到機票、車票、遊樂園票券融入其中;熱愛電影的人,電影票、宣傳物可能就成為手帳的重要附加物。據說,在日本生活的男女老少幾乎人手一本手帳,用來記錄日常生活的點滴:旅遊心得、讀書筆記、電影觀後感、飲食札記、旅遊見聞甚至內心秘密,一切對人事物的綺想通通以繽紛的插圖和簡要的文字填滿空白的紙張,構建出一個躍然紙上的小世界。
▲希達以多頁的手帳紀錄自己2017年的日本之旅,生動的描繪不輸書店出版物。(圖/希達提供)
手帳可以說是使用者內心世界的縮影,有一部分是相當私密的。希達期盼透過和大家分享她的創作,讓更多人認識手帳這一個極具療癒性又考驗排版、創意和繪畫功力的技藝。
▲希達嚮往日本文化,手帳出現不少東洋主題。(圖/希達提供)
希達回憶起學齡前的童年,「還未學習文字就喜歡拿筆作畫」,對她來說,拿筆畫畫一向比寫字來得輕鬆許多,連背誦課文都是靠圖像來鋪軌。希達說,生活中的大小事進入眼簾之後,就被她快速切割成無數幅色彩鮮明的圖像儲存在腦海,等待日後她用畫筆「再現」。接觸手帳長達十年,希達認為,手帳進入她成年後的人生,恰巧接續了她自幼對繪畫的興趣,成為一個固定的創作平台。希達的創作工具包括:細鋼筆、色鉛筆、炭筆、代針筆、紙膠帶、印章、貼紙以及其他複合媒材。
▲希達最常使用的素材:不同主題的紙膠帶、印章、貼紙以及德製色鉛筆。(組合圖/記者陳弋攝)
希達家中在台北市經營小餐館,生意非常好,因此目前繪畫是她的副業。即便已畫出個人風格並獲得不少人讚賞,希達仍謙稱:「比我厲害的人很多啦!」她強調,手帳的創作風格變化多端,每個藝術家各擅勝場,比較作品的良窳並沒有多大意義,獨自思索、構圖、選材,從無到有、由黑白草稿到彩墨揮灑的過程才是手帳創作的成就感來源。手帳中文字達不到的地方,就以插圖補足,其它部分再佐以裝飾性素材讓版面更加多采多姿。
▼▲手帳裡的鹿兒島美食遊記。(圖/希達提供)
▲希達畫筆下的迪化街。(圖/希達提供)
「手帳對我來說是一種心靈放鬆的工具,當我情緒低落時特別想畫畫,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記錄進去。」在月曆一格格的框架中,希達用文字、插圖活靈活現地交代每日亮點:看電影、啖美食、洗牙、賴床、超商新產品、觀光景點等等。希達筆下的線條單純又愜意,沒有故作的優雅或傷春悲秋,畫風輕盈而溫暖。然而原本孤芳自賞、作為自我療癒的才華,希達沒想過有一天會化作照耀他人的光芒。
▲姑姪間的對話,右圖為希達為當時辛苦抗癌的姑姑手繪的信封。(圖/希達提供)
希達受訪時再度想起,一向在創作路上給予她極大鼓勵與讚賞的姑姑,在2012年的2月不幸確診肺癌第四期,當時她不斷思考,該如何給予這位重要的家人一份「寧靜的」安慰與祝福。「嗯,應該就是紙和筆了!」希達在姑姑艱苦抗癌的一年多之間多次寄信打氣,台北-台中的魚雁往返,用手繪的信封給姑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原來,陸續寄去的四個信封最終可以拼成一張畫。「我希望姑姑對下一封信,保持期待的心情。一直以來,她鼓勵我努力創作,該是時候換我用創作鼓勵她了。」希達的姑姑於2013年12月離世,希達謹記姑姑生前的鼓舞,維持創作不輟。
▲希達的插畫曾登上文創商品。(圖/希達提供)
希達特別提到,陪鄰居的小孩作畫帶給她靈感:「小孩子會畫出粉紅色的長頸鹿、藍色的大象,真的很有想像力!」創作初期,真正啟發她的是繪本作家幾米,希達提到《地下鐵》和《向左走向右走》是她最欣賞的作品,繪圖風格獨樹一幟又兼具故事性。至於未來是否也想朝繪本作家的道路邁進,熱愛雲遊四海的希達笑稱:「我應該沒那麼厲害,但如果有機會出版一本自己的旅遊手帳,會是很棒的事情!」
▼▲手帳呈現韓國之旅的亮點。(圖/希達提供)
▼▲手帳的表現形式很多。(組合圖/希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