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綜合報導
擁有超過850年歷史的聖母院,因為一場惡火被燒成了危樓,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也受到了重創。儘管當中有不少奇蹟,包括基督的荊棘冠在內,許多一級聖物都被救回,但聖母院的容貌卻不再一樣了,三立採訪團隊在大火發生後重回聖母院,跟著我們的鏡頭帶您近距離看她的美與愁。
▲法國的巴黎聖母院超過850年歷史。(圖/資料照/記者詹婷惠攝影)
浪漫花都的五月天,一樣的遊客如織景色如畫,左岸河畔巴黎人席地而坐,悠閒享受午後露臉的陽光,觀光客忙著捕捉當下紀念美好時光,愜意看似一如往常,卻因為「她」多了股淡淡哀傷。我們帶您前進巴黎街頭塞納河邊,在我後方就是著名的鐘樓怪人的家「巴黎聖母院」,可以看到她現在的面貌已經不再一樣了,因為一場大火之後,包括像是她高聳的塔尖還有屋頂都已經全塌了,現在雖然遊客還是人來人往,但是聖母院彷彿時間還凍結在4月15日那一天。
▲聖母院發生大火,震驚全球。(圖/翻攝自推特)
那天一場無情大火,讓屹立不搖超過850年的世界文化瑰寶被迫面臨死亡浩劫,聖母院三分之二屋頂和指標性塔尖,在長達15小時的惡火肆虐中付之一炬,親眼目睹這一刻,有人激動流下眼淚。
法國第二電視台記者安克萊兒:「有些人在哭,有些人在祈禱,但更多的人只是靜靜地不動,對發生的事感到震驚。」
她是安克萊兒,是法國電視二台記者,事發半小時內,她人已在現場直擊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
法國第二電視台記者安克萊兒:「我們甚至可以看到空中飛舞著非常小塊、著了火的木頭飄到我們的肩膀上,是跟著風從空中掉落下來的,當時每個人都在想『是不是又是恐怖攻擊?』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不過後來我們很快就知道這是一場意外。」
▲法國第二電視台記者安克萊兒,目睹當時現場情況。
儘管雙塔樓和主結構奇蹟似地保住了,裡頭的珍貴文物也幾乎完好無缺,但被喻為巴黎心臟的聖母院卻就此停止跳動。聖母院一年要迎來1300萬名的遊客,但在大火發生之後,大家只能像現在這樣被擋在封鎖線外,只能用遠眺的來看聖母院殘缺的美,而且可以看到警方派出了警車,還有很多的警力在這邊圍守,而且四面八方所有的道路都被封起來了,方圓一百公尺內是不准任何民眾進入的,就算被遠遠擋在門外仍清楚可見大火在聖母院上留下的焦黑印記,殘破的屋頂搭建了臨時遮雨棚,工人來回穿梭,要確定這棟「危樓」結構是否夠穩固,更別說調查人員還在企圖釐清起火原因,這裡曾是世界上最多遊客造訪的景點之一,如今蒙上神秘面紗,卻讓人更想看清她的受損容顏。
比利時遊客安東尼:「當她失火後,大家都想知道她現在變得如何,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大家在這裡。」
比利時遊客絲汀:「聖母院是個很美的建築,我會很想進去參觀,可惜現在沒辦法,所以感到很難過。」
美國遊客:「當我們看到聖母院尖塔倒下,我們都陷入絕望,我和我女兒決定坐飛機來看看聖母院怎麼樣了,現在的她很像『死亡』。」
▲巴黎聖母院的塔尖與屋頂被大火燒毀。
該怎麼讓聖母院死而復生,法國總統馬克宏喊出五年內重建,還向全球建築師廣發請帖,徵求設計藍圖。拋開傳統,各種天馬行空怪點子紛紛出籠,包括加裝太陽能板的玻璃屋頂,裡頭設計成巨大溫室,還有人異想天開要在聖母院屋頂蓋空中泳池,更有人直接拿「雷射光束」替代燒掉的尖塔,建築師們卯足全力爭取在聖母院重建大展身手,畢竟名留青史機會一生難逢,但前衛設計讓不少「念舊派」大呼難以接受。
法國電視二台記者安克萊兒:「現在有民調調查法國人對於重建聖母院的想法,顯示54%的法國人希望聖母院能照著原來的樣子重建。」
▲現場封鎖,調查人員仍在釐清事故原因。
法國對於古蹟修復有嚴格規範,樣貌、結構並非想改就能改,耗費的時間、金錢和人力更得列入全盤考量才能定案,有人估算重建聖母院恐怕要花30年,如今創新與傳統兩派意見,又讓漫長的重建路更加分歧,有一個人卻試圖融合兩者提出解方。
法國建築師丹尼嵐明:「現代的建材,比方說一座玻璃屋頂,(但加裝機關)可以罩住整座教堂,讓人感覺它的屋頂還是跟先前一樣。」
▲法國建築師丹尼嵐明認為,聖母院的重建應結合傳統與創新。
曾經擔任法國文化部城市規劃與建築顧問,法國著名建築師丹尼嵐明,他主張尖塔原貌重建,但屋頂應該捨棄木頭建材,改採耐高溫、抗腐蝕的「鈦金屬」,在屋頂打造「全罩式」開關,關上後能恢復聖母院火燒前的原貌,打開後玻璃天窗也能展現嶄新現代感。
法國建築師丹尼嵐明:「我覺得重建預算和時間上都應該只要五分之一,但創新度必須是過去的上千倍。」
▲全球高度關注聖母院的重建工程。(圖/翻攝自Dennis Laming Architecte)
為世界文化遺產添加21世紀新元素,這個折衷方法會是聖母院的未來嗎?現階段法國官方根本還沒公開任何競賽細節,更別談究竟什麼樣的設計才會脫穎而出。聖母院依舊是塞納河邊的美麗風光,但是在大火之後,她的哀愁讓全世界都牽腸掛肚,在一片重建的不確定性中,聖母院她原本的樣貌是真的有可能消失改變的,但可以確定的是,身為全法國人的精神象徵,聖母院總有一天會再次崛起。(整理:實習編輯江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