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從事裝潢工作的趙先生,在上廁所時發現糞便紅紅疑似流血,才33歲的他自以為是痔瘡,加上工作忙碌,並不以為意。直到血便持續將近四個月,經常感到頭暈、不舒服,在父親的堅持下才到醫院接受檢查,發現有貧血現象並在距離肛門口四公分處發現腫瘤,因為延誤就醫,直腸癌已進入第三期。
▲腸癌經追溯多與飲食及環境有關!(圖/資料照)
趙先生接受醫師建議,先進行電療和化療,讓腫瘤從直徑五公分逐漸縮小到三公分,再以三D腹腔鏡切除,住院不到一星期後即出院,並定期追蹤。
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蔡達基醫師說明,過去多以為大腸直腸癌是中老年人專利,國內健保也僅提供50歲以上者每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但近年在臨床上卻發現年齡層似下降趨勢,有愈來愈多年輕人罹患大腸直腸癌,從30歲到40餘歲都有。
腸癌經追溯多與飲食及環境有關!一般以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和遺傳上有絕對關係,蔡達基醫師說,實際上經過追溯,和遺傳有關才佔一成左右,九成和飲食及環境有關,現代人在飲食上偏重高油脂、少纖維,常吃炸物、烤肉等等,都是屬於容易致癌物,久而久之形成癌病變。
尤其是年輕人因為外食居多,太少吃蔬菜及水果、少運動、多熬夜,造成腸子蠕動變慢,容易有便秘問題,以致排泄物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如果所吃又多是易致癌物,就可能造成大腸黏膜病變,長期以往形成息肉,漸漸出現癌病變。
另,由於年輕人罹患癌症,依細胞型態大多預後不好,容易轉移到其他地方,或是因為工作忙碌延誤就醫,發現時已經很嚴重,因此有家族病史或息肉病史者都應該提高警覺,另外糞便篩檢應該提早從40歲就開始,提早開始篩檢,以免讓息肉有機會演變成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