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前,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談定貿易戰休兵。如今貿易戰反而打更兇,即將登場的G20大阪峰會「川習會」暗潮洶湧,修補裂痕難上加難。
▲川普與習近平將在G20大阪峰會期間再度會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去年12月初,美中貿易戰開打不滿半年,對全球經濟拖累還不顯著。川普與習近平當時在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會面,達成貿易戰休兵共識。兩國隨後展開貿易談判,結果談到「深水區」,雙方才知立場存在根本落差,今年5月在華府進行的第11輪談判無疾而終。
美方以北京毀諾為由,對2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從10%調高到25%;中方以牙還牙,調高對600億美元美國貨品加徵的關稅稅率,最高達25%。華府並設法切斷中國電信大廠華為供應鏈,北京則以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還擊。
美中貿易戰升溫以來,全球經濟吹起強大逆風,原本在已開發經濟體中一支獨秀的美國也感受到寒意。美國5月就業數據遠不如預期,這還算落後指標,更令人憂心的是企業信心受挫,一向被視為領先指標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逼近景氣榮枯分界線。
去年12月,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還有本錢升息,如今投資人幾乎一面倒預期聯準會最快7月就會以降息支撐經濟。
其他國家更不用說。中國以減稅、定向調降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試圖穩住經濟後,歐洲中央銀行(ECB)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日前預告官員考慮祭出更多寬鬆措施,選項包括重啟債券收購計畫、調降原本就處於負值的政策利率。
川普憑藉美國經濟實力,以關稅當作逼貿易夥伴就範的籌碼,6月稍早迫使墨西哥處理美墨邊境非法移民問題就是鮮明例子。除已對25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川普還揚言另對約3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無疑是把刀架在中方脖子上。
美中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後,中方不斷強調貿易協議必須「平等互利」。言下之意代表北京認為原本的協議草案形同割地賠款,簽下去對內無法交代,中南海幾經思量嚥不下這口氣,才將協議草案大幅修訂後退回華府。
如今雙方雖仍有溝通,但未見讓步跡象,G20大阪峰會6月底舉行期間的「川習會」幾乎確定無法談妥終結貿易戰的協議。即使兩人敲定雙方復談,打破僵局的關鍵仍在於兩國能否各退一步:中方不再堅持美方完全取消加徵的關稅,美方不再要求中方立法限制扶植特定產業的政策。
對川普與習近平來說,兩國達成協議終結長達一年的貿易戰都面臨著時間壓力。
對北京來說,10月將迎接中共建政70週年,必須營造有利的內外部環境,對外「搞定」美國必不可少。對華府來說,川普正在替連任造勢,簽署可讓他誇耀美國勝利的美中貿易協議,有助營造「讓美國繼續偉大」的領袖形象。
隨著美國經濟成長趨緩,近期創新高的美股成了川普少數還可誇口的事。
美股6月逆勢走揚,建立在投資人看好美中貿易談判前景、預期聯準會以降息扮演經濟救兵的基礎上。假使兩大願望都落空,行事捉摸不定的川普再對3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美股大幅修正在所難免,肯定不利於川普連任。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25日在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座談會指出,美國加徵的關稅尚不足以對經濟構成重大威脅,外界對信心走向與金融市場反應憂心忡忡,才是影響景氣的重要因素。
鮑爾說:「目前有在討論加徵更多關稅,這正是變數所在,也是商界擔憂的事。」
蘋果公司(Apple)上週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指美國擬對更多從中國進口的貨品加徵關稅,恐波及iPhone、iPad等主力產品,損害蘋果的國際競爭力,便充分反映業界心聲。
除了美中貿易局勢充滿懸念,這場「川習會」還可能觸及諸多敏感議題,包括香港「反送中」抗爭、北京不滿美國對台軍售、習近平訪問平壤後的北韓非核化進程,牽動兩人會談氣氛。
就算川普「感念」習近平替美國與北韓調停,而允諾美中恢復貿易談判,也不代表兩國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就此一筆勾銷。兩人這場會面如能避免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就不算空手而歸,但復談後如何彌補裂痕、挽回先前好不容易累積的信任,才是考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