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川習會落幕,學者認為,在雙方互釋善意又各有回防國內事務壓力下,市場可望迎來半年左右喘息期;不過,就鬆綁對華為制裁方面仍謹慎看待,雙方若再失和,提高甚至擴大制裁力道的風險仍大。
▲G20川習會雙方互釋善意,未來半年市場有機會喘息。(圖/翻攝自共同社)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認為,此次川習會,可望為市場帶來半年左右的不確定性降低期;雖然美中雙方歧見仍在,但已達成一些實質性共識,背後隱含暫時擱置爭議、各自回防國內事務的訊息。
顏承暉分析,與上次「川習會」不同,此次雙方並未明確預設重啟談判的時間,且美國總統川普並在川習會後釋出善意表示,美、中雙方將成為戰略夥伴,一改過去視中國為競爭對手的說法,並鬆綁對華為制裁;中國也讓步,承諾將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
▲川普鬆綁對華為的制裁。(圖/翻攝自中央社)
顏承暉指出,對川普來說,7月17日就是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出席公開聽證會日子,同時預期下半年民主黨將加大對他的彈劾力道,美國經濟數據也開始變得不好,加上民調落後,處理國內事務更具急迫性。
他說,中國同樣面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消費、工業、生產、投資等經濟數據都在下滑;為了達成金融供給側改革的目標,聚焦在剛開版的科創板上,也有迫切降低外貿不確定性的必要。
顏承暉表示,現階段對雙方來說,停火都是最好的考量,且看起來暫時沒有預設重新開打的時間,對資本市場來說,雖然長期風險還在,但至少爭取到半年的喘息期間,之後就看哪一方先清理完國內戰場,先回到談判桌,繼續處理貿易爭端。
就G20後,美國鬆綁華為對美商品採購,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這一方面是為了釋出善意,讓雙方能重回談判桌,另一方面也讓美國半導體業者能稍微喘息,畢竟美國半導體業者在中國業務占比都不低,同樣受到華為禁令衝擊。
劉佩真表示,美國對華為只是部分解禁,華為依舊名列美國出口管制黑名單內,這方面仍未鬆懈,即使美中雙方緊張關係短期看來稍有緩解,但對相關供應鏈業者來說,依然是充滿疑慮及憂慮,選擇謹慎看待後續發展。
▲美中緊張關係短期稍有緩解,但仍要謹慎看待發展。(圖/翻攝自中新社)
她認為,從去年以來,雙方一直都是且戰且談,一直無法解決根本性的結構問題,預期要真正「休兵」不簡單,美中貿易戰勢必將走向常態化、長期化,將持續對總體經濟、科技產業造成影響;且未來雙方重啟談判,若結果不盡人意,很可能又重新拉高或擴大對華為管制,不確定性依舊很高。
長期來看,劉佩真說,有鑒於美方不可能坐視中國科技發展超越美國,可預期在後續美中談判中,華為依舊會是不斷被提起的重要議題,除非能達成令雙方都滿意的總體協定,不然華為問題會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