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Xchange
算算出海工作進入第九個月,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及體驗林林總總的差異性.如果要總結一句真心話就是:「別為了出海工作而出海工作!」
▲(圖/翻攝自XChange)
海外工作生活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坦白說,在出來前做了很多功課及心理建設,這已經讓我自己擁有比較好的步調上軌道,但仍遠遠不足以處理所有真實碰到的狀況.這邊文章,我會以到大陸工作為例,跟大家分享我的所見所聞:
1.無依無靠:台灣是個四方為海的島嶼,只要出海工作基本上意味著回家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不再是坐上高鐵一兩個小時的選項.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無依無靠,北上廣深等偌大的城市,忘了帶鑰匙沒家人幫你開門;想吃飯卻發現朋友都不在身邊.這是很多人最後選擇返回台灣的重要原因,無法在新城市找到連結的根基。
2.水土不服:在落地之前,我從來只有在字典裡看過這個詞.想想台灣菜系這麼多.什麼都吃過怕什麼.結果落地後頭幾天真的是吃什麼拉什麼,口味/調理佐料都直接挑戰脾胃,連最簡單的米飯, 炒菜的油仔細吃起來就是截然不同.說不定細菌也有所不同(誤),特別容易感冒拉肚子,這半年尤其前幾個月,特別容易身體不舒服。
3.文化差異:很多人會說大陸這有狼性,其實我不太喜歡用狼性這個詞,因爲這多半是一個塑造出來被媒體強化過的概念,最終還是看公司的風氣.我主要想強調的是具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工作環境.可能比起台灣甚至歐美國家,這裏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基礎建設扎實,所以更重視效率及作法,自由開放的討論比例相對低很多.我的領導就曾經跟我說過.他認為「人的智力都差不多,意味正確的決定多是因爲接收資訊品質及思考高度的差異,而作為領導這兩點大概率上比一般員工來得好。」而作為執行者,這裏員工更重視在「如何有效率上」,如果他覺得你有問題,通常也會說的比台灣人更直接一點。
4.技能語言:這點差異比較大,作為多數對內的產品經理,技能方面影響較小,但是對從事市場運營的同學,面向在地用戶的理解需要花點時間才能上心.而語言問題也是可大可小,大陸這邊說語言一樣是台灣人非常好的優勢,而打繁體字目前我同事也都能理解,只有特別對大老闆時我會貼心翻成簡體一下.我們公司另一大部分因爲主攻海外市場,需要跟一些外國同事及夥伴溝通,也是面試上的一個額外要求,這邊就看崗位具體需求,但通常能拿到offer對方基本認為你可以的勾同能力。
5.性價比低:完全得說,台灣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地方,之前看過某篇文章說,台灣多數情況下能用相對低的成本達到一個「基本不錯」的生活水平,比如一個不錯的公寓、能吃好吃均衡的食物.而在大陸一線城市,台幣一百元可能連個基本的便當都不太行,生活成本約30%up。
6.回不來走不了:有些人一來是習慣海外當地生活,二來是沒面子回家鄉説混不下去,三則是技能與台灣或其他市場脫勾,四是薪資水準無法調適,變成只能綑綁在當地市場的地縛靈,走也不是留也沒成長,還要表現的光鮮亮麗,是海外工作最難受尷尬的狀態。
基本上在瞭解真實情況後,才能客觀衡量自己要不要選擇往外走。
▲(圖/翻攝自Lida Lee)
出海的目標是什麼?
有阻力想必也有拉力,在做出海工作這麼大的決定時,設定好目標才能給自己一個好的交代,也能成為一定時間後,衡量自己成長的重要關鍵。
1.職涯:這是多數人包括我最主要的考量,在台灣由於人口基數小網路效應低,本土互聯網產業比較難找到商業模式落地生根,而較小的商業體量,也使公司規模不易做大,導致職缺需求也較少.這根本性的造成了許多互聯網人才往大市場走的情況.而每個人所處的職涯階段不同,更應該慎思跨海轉換的必須性.以我個人而言是因爲目標公司是產業中的領導者,能夠藉由公司Brand name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石(這也是很多人去騰訊阿里百度…etc的原因),而有些人則是需要往管理職發展或是想熟悉更大區域的管理(台灣區到大中華區或亞太區..etc)。
2.收入:也是不少朋友的直接考量,往海外走通常能直接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或是享有之後快速的加薪比率.這方面相對好衡量,仔細扣除生活及機票成本後,資產能有一定的累積.但也特別需要留意如人民幣外匯管制之類的限制.不要賺了錢錢卻回不了家。
3.體驗:最無形,也是很多人容易破滅的一個部分,比如「因爲我很喜歡日本所以我要在日本工作」結果發現職場文化格格不入,過一陣子就灰頭土臉的跑回來.我個人覺得是要做好正確的心理建設,不要從觀光客的角度來衡量出海工作的可行性,而是要較為嚴肅的去提升自己在多語言、異文化、高強度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這點是脫離舒適圈,才能直接感受到的體驗,降低依賴增加獨立作戰的能力。
可以怎麼做減少掉坑?
1.談一份好的Offer:既然都說是出海工作了,轉移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工作內容及薪資條件等絕對不容妥協,一個offer跟談戀愛一樣,如果沒有哇太讚了心動萬分的感覺,千萬不要頭洗下去,請評估自己的狀況盡量一步到位,避免後來又在這部分與公司意見相左.應該很多人會想問的薪資談法我建議把握一下幾點:
a) 透過內部或獵頭打聽職位給薪範疇,有時也能從招聘網站上面找到
b) 根據JD,盡量使自己帶入所有招募條件,不只是基本條件,最好連加分條件都能符合,此時在薪資的談法上更有底氣
c) 提供目前薪資作為參考,有時新公司HR也會跟你要,所以千萬先算清楚不要吹牛逼
d) 類比你的能力在當地其他公司的職等及薪酬,最為一個對標參考,很多大陸平台也有看市場薪資的功能
e) 明列所有轉移衍生成本,比如當地更貴的生活費、額外租屋及往返機票交通成本
f) 提出合理加薪比率,畢竟換工作加薪很正常,這邊可以參考用N(月薪)*1.3~2視情況討論看看
2.打造一份生存SOP:因爲當地生活千百種差異,這都得在落地前先有個框架或是SOP讓你到當地時第一時間不會手忙腳亂,舉凡交通、電信、金流等面向是生活基本所需,下面是我自己的步驟分享:
▲(圖/翻攝自Lida Lee)
3.與當地人交朋友:特別建議不要只跟台灣人的圈子打交道,這樣很快就會 鎖死自己的交友圈.而透過認識當地人,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思考方式及做事方法,這會於公於私的提升自己在當地的生存能力,也大大深化了生活體驗這塊的感受。在生活面,打一個比方來說,天貓有時候會碰到台胞證無法被認定成實名認證的情況,這時你絕對需要一個大陸朋友幫你用支付寶購賣(天貓只支持支付寶)。
我建議可以用參與社群或建立社群的方式並行,一開始主要參加一些台灣人比例高的場子,比如上海這邊的SIICA是非常好的活動,但是逐漸有當地朋友後,也能多去看看屬於當地的社群運作方式。而更進一步就是,自己成為社群的經營者,透過協力工作規劃活動,作為主人們往往能比單純的社群參與者有更深的領悟.簡而言之,一言以敝之,海外工作是非常大的人生轉換,務實的面對自己,才是追夢成功的根本因素,歡迎加入XChange與我們海外各分社的成員交流當地生活想法!
XChange
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自 2016 年成立三年以來,持續推動實體互動式講座 #產業大聚 與 #海外工作同學會、產學串接專案 #數位內容大使、知識型長期職涯共筆 #Medium知識共享計畫,從線上到線下,凝聚網路圈海內外人才。核心成員近 100 人皆以業餘時間遠端協作,舉辦 30+ 場實體講座,影響人次 5000+,並於 2018 年末於上海、北京、東京、雅加達、新加坡成立 5 大海外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