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雞肉是台灣平民美食字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頁,從餐桌到街邊小吃可說是無雞不歡:宮保雞丁、滷雞腿、炸雞塊、雞翅、雞排…。相對於羊、豬、牛等「紅肉」,雞肉被認為是比較健康的蛋白質來源,從頭到腳幾乎都能進五臟廟。不過根據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雞的身上也有幾處「地雷」不宜食用。
▲謠傳雞翅內含有最多生長激素。(圖/Pixabay)
◆雞翅暗藏激素?
外界盛傳一隻雞從小到大要注射多次生長激素,而其中注射的主要部位便是翅膀。因此,一些殘留的藥物便會隱藏在雞翅中。經常食用含有激素類的食物,很容易影響人體的荷爾蒙分泌,從而增加腫瘤生長的機率。
據了解,大規模養殖場的確會使用抗生素來刺激雞隻生長,有些抗生素則是採注射方式。不過打針之後藥物會擴散到全身,所以,「打針的地方不能吃」的說法,並不太正確。
◆雞屁股毒素多?
▲七里香(雞屁股)是很多饕客的最愛。(圖/Pixabay)
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還聚集很多淋巴組織,暗藏病菌、病毒等,不宜食用。雞屁股上還有兩種不能吃的腺體:尾脂腺、腔上囊。不過在商業化屠宰過程中,這些腺體都會被摘除。但民眾如果在家自行處理活雞,雞屁股還是丟棄比較保險。
◆毒物殘留雞頭?
雞通過頭部的嘴攝取食物,但食物要靠胃腸吸收,養分才能進入血液。即使有毒素,也是通過肝臟腎臟代謝,不會特別積累在頭部。
▲專家:毒素不會累積在雞頭。(圖/Pixabay)
◆雞脖子淋巴多?
動物脖子上有淋巴結,排毒器官不宜下肚?其實,淋巴結跟脖子是兩碼子事,淋巴集結體多分布在皮下,如果喜歡吃禽類的脖子,又想避開這些淋巴組織,把皮去掉就沒問題了。
◆內臟可以吃嗎?
雞肝、雞腎、雞胗、雞心只要不是大量食用,偶爾吃一下不會怎樣。不過,以下兩種內臟一定要避開:一、脾臟:內藏細菌和毒素,很多人殺雞會抱著不要浪費的心態將脾臟留下食用,其實這可能把細菌和毒素吃進體內;二、肺臟和氣管:易含有致病菌。
◆淋巴不吃、腺體不吃、皮盡量不吃
總結來說,淋巴是生物體內的免疫系統,容易殘留一些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大家食用動物的淋巴組織,像是豬脖子上的淋巴結;再者,動物身上的腺體(例如雞屁股)被人體攝入後,確實可能為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也不建議食用;很多人好奇:皮到底能不能吃?事實上,動物的「皮」包括真皮、脂肪、淋巴,真皮富含膠原蛋白,可以食用,但其他兩種就不推薦了。尤其是雞、鴨這些禽類的皮,本身很薄,其真皮組織更薄,人們很難清楚分辨部位,所以還是少吃為妙。(陳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