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國人聞癌色變,須知道癌症的發生是多重原因的,基因、環境、飲食、作息、情緒等皆是潛在的致癌因子。俗話說「病從口入」,雖然說癌症不能歸咎於單一因素,但不健康的飲食方式,的確會大大增加罹癌的機率。大量研究數據表明,癌症最容易盯上長期與以下6種飲食為伍的人。
▲這些飲食並非不能攝取,「淺嚐即止」是上策。(圖/Pixabay)
◆酒
世界衞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早已將酒精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屬最高風險級別,與香菸和石棉同等級。流行病學研究明確指出,飲酒可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及乳癌的風險。且酒精的致癌性質與酒精飲品的種類無關,換句話說,無論喝的是啤酒、葡萄酒或其他烈酒,只要過量都會致癌。
◆發黴食物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黃麴毒素是一種黴菌毒素,主要污染花生及花生製品。黃麴毒素一但進入人體,流行病學及動物實驗均證實,會增加肝癌的發生機率。花生、穀物等食品在貯藏期間,易於潮溼、溫暖環境中產生黃麴毒素。黃麴毒素一旦出現,會長期隱藏在食物裡面,不易受烹調的高溫破壞。
我國是世上最適合黃麴毒素生長的地區之一,因為適合它的環境是:溫度攝氏11~36度、相對濕度90~99%。穀類、豆類、肉類、魚類等都可能受到黃麴菌的感染而出現黃麴毒素,不過最常見的還是花生、玉米、米等。
◆加工肉品
加工肉品是指以煙燻、鹽漬或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的肉製品,如培根、香腸、火腿等。和黃麴毒素同樣的道理,世衛組織早將上述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
專家強調,吃肉雖對人體健康有益,但加工肉品在醃製、發酵、煙燻、防腐等製程中使用的添加物,可能提高罹癌風險。紅肉經高溫烹煮、燒烤或熱炒調理,也會產生多環芳香烴或異環胺等可能致癌物質。
◆甜食
高糖飲食可能造成營養失衡或代謝問題,美國莫菲特癌症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助理研究員Eric Lau指出,糖本身不會致癌,但會「促癌」,可以說糖與癌症有間接的關係。吃太多糖與肥胖和身體發炎脫不了關係,而此二者皆會增加罹癌的風險。
◆油炸物
胃腸肝膽科醫師李宜霖撰文指出,當蛋白質遇上高溫油炸(>150°C),兩個因素加起來,蛋白質會分解、變性而產生致癌的異環胺。溫度愈高、時間愈久,產生的異環胺類愈多。常見食材牛、豬、魚、蛋等遇到高溫,也同樣會產生異環胺類。異環胺類已被科學家證明對人體有致癌性,在大腸直腸癌風險上扮演關鍵的角色。
◆高鹽食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2012年發布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高鹽食物的害處,在於它會傷害胃黏膜,黏膜一旦經常受損,就必須持續翻新、修復,在這過程中致癌物便有機可乘,細胞突變、癌變的機率也會增加。
重鹹食物包括鹽醃、醬漬食品,常見於各大餐館的小菜,這類食物含鹽量偏高,遠多於正常烹調所加的鹽。南韓、日本國民罹患胃癌的比例偏高,可能與他們嗜吃醃漬物、醬菜、泡菜有關。
看到這邊,讀者可能會抱怨:「吃甚麼都會致癌,乾脆甚麼都不要吃好了!」其實話也不是這樣講,上述食物稍微吃一點並不會有立即的致癌風險,畢竟癌症往往是多種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在生活中偶爾解解饞並不礙事,沒必要過於恐慌。健康飲食作為一種觀念,倘若盡力去實踐,的確有助於預防癌症,唯有保持身體健康,才能開心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