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秋週,如何穩豬價,成了中國首要民生大事。眼見豬肉價格飛天漲,不少民眾才終於意識到,原來非洲豬瘟切切實實地在中國發生,這一回神距疫情爆發之初整整過了一年多。
▲受非洲豬瘟衝擊,中國豬肉價格飆漲,民眾對於非洲豬瘟變得「很有感覺」。圖為7日兩岸媽祖昆山巡安遶境現場,主辦單位以紙紮豬作為牲禮。(圖/中央社)
今年中秋節恰恰是「黑色星期五」,儘管東方社會沒有這樣的迷信,但自年初以來,豬肉價格彷彿被下了詛咒,一路失速狂飆,迄今無回頭態勢,並有望於中秋節再創新高,民眾屆時想「無肉不歡」恐成奢侈。
中國豬肉價格在今年3月份短短一個月內漲了20%後,就此奏響「漲聲」序曲。8月26日至8月30日這一週,16省(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週平均值為每公斤人民幣35.63元,月漲9.3%、年漲92.3%。
在上海龍柏新村市場賣豬肉的郭姓業者說,目前豬肉批發價相較去年同期漲了一倍多,以五花肉來說,半公斤25、26元,但他不敢把成本全轉嫁消費者,「漲一倍,還有人買嗎?」於是忍痛部分吸收,有時還虧錢賣。
豬肉貴是一回事,買不買得到則又是另一回事。郭姓業者指出,上海是大城市,民眾買不到豬肉肯定會鬧上新聞,因而供給暫無問題;但在老家安徽工作的兒子前幾天打電話告訴他,當地已經買不到豬肉了。
由於漲勢仍在持續,面對增加的中秋需求,豬肉市價不出意料將再次上攀,為此,中國官方祭出手段,多地區開始下發「買豬肉錢」、「優惠限購」等,總計臨時補貼金額已達人民幣24億元(新台幣約107億元)。
中國豬價之所以「回不去」,歸咎於2018年8月在中國爆發的非洲豬瘟,大量豬隻死亡、遭撲殺。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今年7月4日表示,截至當月3日,中國撲殺豬隻116萬餘頭,但相關疫情至今仍持續傳出。
自疫情爆發後的一年多來,中國民眾對非洲豬瘟的態度開始有了明顯轉變。回顧最初,由於中國官方對消息「有限度」、「選擇性」披露,以致民眾未能充分接受資訊,對非洲豬瘟幾乎沒有任何感覺。
在上海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小米說,2018年底到台灣玩時,搭乘的東方航空在機上完全沒有針對非洲豬瘟疫情做出廣播,直到她下飛機看到桃園機場人員拿著告示牌宣導,才驚覺自己來自「非洲豬瘟疫區」。
當時有多名中國遊客因攜帶肉品入境台灣遭重罰的消息傳出後,掀起中國網友激辯,有人認為中國豬肉在台灣被上升到「生化攻擊」武器程度,近乎一種「政治汙衊」,但在中國豬價大漲後,類似言論漸漸消散。
現在一聊起豬價,很多中國民眾已會聯想到非洲豬瘟,但即使有此體悟,也只能眼巴巴看著豬肉價格持續漲。湖南楊姓養豬戶表示,養豬風險太高,身邊很多同業都暫時休息或轉行,估計豬價至少會漲到2020年。
在咬緊牙關應對中秋後,下一波豬價的「壓力測試」則是4個月後的農曆春節。為此,中國生態環境部日前首度表態,各地政府不得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由,違法壓縮豬隻產能。此舉對照先前政策,乃360度大轉彎。
同時,中國官方也開始大量進口豬肉。據中國海關最新數據,7月豬肉進口數量為18.2萬噸,較6月成長13.56%,較2018年同期成長106.69%,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多出9.4萬噸豬肉。
而除了原有的進口國包括德國、西班牙、加拿大、巴西、美國、丹麥外,阿根廷首批出口中國的豬肉8月23日啟運、總計300噸,將在10月抵達上海。然而,中國想以進口豬肉平衡內需,恐力猶未逮。
根據統計,2018年全球豬肉產量約為1億1295.8萬噸,中國以5400萬噸位居第一,約占全球產量一半。而2018年歐盟、美國、加拿大3大主要豬肉出口國才一共出口了810逾萬噸豬肉。於是,中國豬肉缺口,該怎麼補?
▲中國豬肉價格在今年3月份短短一個月內漲了20%後,就此奏響「漲聲」序曲。上海豬肉業者表示,目前拿到的批發價相較2018年同期已經漲了超過一倍。圖為4月於重慶拍攝的一家豬肉攤。(圖/中央社)
▲自2019年初以來,中國豬肉價格彷彿被下了詛咒,一路失速狂飆,迄今無回頭態勢,並有望於中秋節再創新高,民眾屆時想「無肉不歡」恐成奢侈。圖為7日晚間上海的一家燒烤店的現場情況。(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