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幕後功臣 拾荒者生活不易仍有待協助

台灣回收成果在全球列名前段班,回收業者歸功於拾荒者;然而近幾年,寶特瓶塑膠回收價格不好,現行政策對於他們的幫助多有限制,民間社會企業希望透過培力計畫給予實質協助。

「拾荒者是台灣資源回收最大的功臣」,台灣資源再生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俊銘最近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高雄市為例,現在資源回收比例大概60%左右,其中高雄市環保局約占10%~15%,拾荒業者大概可以占到30%~40%,平均每人每天能收集超過50公斤的回收物。

台灣限塑政策已推行17年,但塑膠產量仍緩幅成長,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展示塑膠寶特瓶回收後再利用的處理過程。中央社記者張雄風攝 108年9月16日

▲台灣限塑政策已推行17年,但塑膠產量仍緩幅成長,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展示塑膠寶特瓶回收後再利用的處理過程。▲(圖/中央社)

陳俊銘說,這也是因為政府的獎勵機制做得很好,才會有人願意投入這個市場,讓回收業者以有價的方式,向拾荒者收購回收物;當初政府運用這些政策,讓指定性的物品,如寶特瓶、塑膠容器建立起回收網絡,也建立一般民眾對於資源回收的觀念。

但對於塑膠吸管,陳俊銘說,一直沒有建立起回收機制,主要是因為處理太花成本,再加上後端再利用的附加價值不夠彌補;現在改成各種材質,不管是生物可分解(PLA)或是紙、小麥等成品,用意在於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回收上同樣也有困難。

陳俊銘認為,像現在許多百貨公司在資源回收的項目上也沒有詳細分類,如果一些塑膠瓶罐、塑膠袋等沾黏到其他物質,回收商就必須再增加清潔處理的步驟,以塑膠袋為例,大多人用來打包垃圾後,基本上都只能焚化處理,沒辦法回收,因此需要民眾也提升回收觀念,才能再提高回收率。

社會企業「人生百味」成立至今5年,透過各項活動設計與培力計畫,協助拾荒者穩定生活。負責人巫彥德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雖然拾荒者在基層對資源回收有很大的貢獻,但其實他們的生計卻愈來愈難維持。

巫彥德指出,一來是因為拾荒者長期被忽略,因為對他們工作的狀態、存放回收物的地方等,都不受到保障,「曾經好多合作的拾荒者都發生過車禍」;都市沒有考慮過這群弱勢者的存在。

他說,以台北而言,有很多回收站因為受到附近居民抗議,將它當成嫌惡設施,因此一一撤離,反而讓原本固定區域合作的拾荒者必須走到更遠的站點才能進行交換。

巫彥德表示,目前政府許多回收獎勵機制,大多集中在中、上游的回收廠商,很少能流向最低層的拾荒者,儘管直接協助拾荒者有助於環保、甚至社會網絡的支援,讓社會底層者生活能不偷不搶,但因為分屬不同的主管機關,環保署和社會局不容易建立契合的扶助。

社會企業、「FNG世代設計」在募資平台陸續推出新創商品,並主打以市價5倍向拾荒者收購寶特瓶,再利用製成不同產品。創辦人蔡僅鵬告訴中央社記者,要做友善回收,不是給他們幾倍的金額就好,要取得回收者的信任,前後就花了半年的時間,要慢慢溝通。

蔡僅鵬說,現在寶特瓶沒有像以前那麼好收,品質比較好的,如飯店內的會直接捐出去;再加上這兩年寶特瓶市場價格不佳,1公斤只有4、5元;目前配合作的拾荒者約2、30位,原本靠回收每人每月平均收入僅新台幣6000到9000元,合作後每人約增加6000元收入,是有一點幫助。

他說,台灣的回收業者很多,但是希望能有第二個、第三個FNG出來幫助他們;在回收方面,如寶特瓶再利用做成寶特袋,寶特袋可以再進入下一個循環,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