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20年 走過震殤「告贏了又怎樣,只是多一張法院判決的紙」,豐原尊龍社區都市更新會理事長鄭銘德這麼說。但也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念頭,使尊龍社區順利走出九二一地震造成的巨大傷痛。
▲豐原尊龍社區都市更新會理事長鄭銘德。(圖/中央社)
走進豐原尊龍社區,高聳參天的大樓聳立眼前,每層樓間都有橫樑支撐,大樓中庭招財進寶的風水造景,噴水池恣意噴水,綠葉盆景搭配清風微涼,誰能想像20年前九二一地震的無情搖晃,讓這裡曾是斷垣殘壁、滿目瘡痍的景象。
▲走進豐原尊龍社區,高聳參天的大樓聳立眼前,每層樓間都有橫梁支撐。(圖/中央社)
鄭銘德回憶,921那晚的風很大,地震前幾天剛發生全台大停電,睡前交代太太備好手電筒,以防半夜停電。夫妻倆躺在床上聊天時,突然一陣隆隆聲響,大樓非常強烈的震動,晃動停止後,他衝到其他房間帶小孩,門框結構因地震變形,根本打不開。家裡和鄰居相隔的牆破了洞,一家人自破洞鑽出,從鄰居家的門逃出後,一樓中庭地上已布滿了碎玻璃,大樓樑柱水泥全爆開,鋼筋裸露,家已經回不去了。那時,鄭銘德只有30來歲。
原來的尊龍大樓興建於民國83年間,樓高22層,地下3層,住戶194戶,為當時豐原市最高大樓,大樓管理良善,住戶相處融洽。鄭銘德說,經歷這樣強烈的地震,大樓並未直接倒下造成慘重死傷,建商在建築上應有達到一定的品質,但大樓的結構樑柱都爆裂,顯見仍有缺失。
他說:「本來要告(建商)但後來不告了,即使告贏了,對方要是沒有任何財產,拿到一張法院判決的紙,不會有實質幫助。」大樓在震後被判定全倒,全體住戶經整合凝聚共識後,決定與建商和解,在原地進行重建。
▲尊龍社區大樓外的希望種子。(圖/中央社)
鄭銘德指出,社區住戶間的感情都很好,地震後大家都想要重建,把家蓋回來。「不甘願一個好好的社區變成廢墟,除非努力來完成,不然這就是一塊廢墟,要賣掉都很難」。
然而重建最大的困難、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錢。大樓的重建與設計的費用要到那邊去籌措?194個住戶同意重建的印章該如何收集起?許多人對地震有恐懼,也有人經濟無法負擔選擇離開,留下的住戶最後決定以都市更新方式辦理重建。
其中一名住戶無償提供自己另棟透天厝的一樓,作為臨時辦公處,重建會在此設置工作站,住戶們的信箱也全設置在這邊。
「原本的大樓已經進不去了,有了臨時辦公處對凝聚共識是一個好的開始,把心跟聲音都聚集起來」。鄭銘德指出,在重建過程中,住戶雖偶有零星雜音,但經過訪談溝通,都能同意。
鄭銘德順利收集到194個答應重建的印章,財團法人九二一重建基金會臨門專案的協助,解決尊龍社區重建資金的問題。最終,住戶們齊心踏上重建道路。
重建期間,有人住在組合屋內,有人在外租房子,「地震後至少搬了3次家」,重建期間因為經濟、重建的事情不明朗,許多壓力讓鄭銘德經常失眠,他曾想過要放棄,「幸好放棄前,曙光出現了」。
重建大樓住戶的監工相當落實,眾人同心奮鬥,新大樓落成時,因住戶減少,樓層數也自22層減為19層。住戶們各自挑了黃道吉日陸續入住,好長一段日子,整棟大樓都在「入新厝」,心情相當喜悅,因為大家都回來了。
走過漫長重建路,住戶彼此感情更堅固,經常在大樓每層每戶間串門子,以前是鄰居間的往來,現在已昇華為親朋好友,前幾年社區經常舉辦聚會,近年來也搬進許多新住戶。
今年是九二一地震20周年,有住戶提議舉辦慶祝會,但隨著社區已脫胎換骨,為了不要區隔新、舊住戶,舉辦各式活動時,不再掛上以九二一地震為名的布條。
儘管20年過去,然而只要發生地震,受災戶的心每每被觸動,「九二一之前,地震就像是課本上的名詞,以為晃一下就停。真正歷經過後,內心還是很害怕,地震恐懼的陰影,有經歷過的人真的是揮之不去。」鄭銘德感慨說道,這一切只能靠自己調適心態了。
「從無到有,從平地到高樓,尊龍大樓就像孩子一樣,有自己心血在其中。」鄭銘德分享,最近有住戶把房子賣掉,搬家前夕竟然失眠了,恨自己賣得太衝動,不斷找其他住戶敘舊。
走過地震的災後重建,鄭銘德內心充滿感激,他表示,「一路上感謝許多人,也感謝政府幫助,但唯有先自助,才會有天助、他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