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今天對自中國進口5項鋼品「雙反調查」作出終判,考量對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影響,暫不課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不過設有「適時檢討機制」,5年內可免重啟調查直接研議是否課徵。
▲財政部26日對自中國進口5項鋼品「雙反調查」作出終判,考量對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影響,暫不課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財政部2018年4月17日開始對自中國進口的5項鋼品,展開3宗「反補貼調查」及2宗「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雙反調查),以具體行動回應美國對中國低價鋼品可能繞道台灣輸美疑慮,為台灣首度祭出雙反調查。
3宗「反補貼調查」調查對象為現已加徵反傾銷稅的「特定鍍鋅及鋅合金扁軋鋼品」、「碳鋼鋼板」及「不銹鋼冷軋鋼品」;2宗「雙反調查」對象為「不銹鋼熱軋鋼品」及「特定碳鋼冷軋鋼品」。
財政部官員表示,根據日前關務署調查結果,認為確實存在傾銷及補貼事實,建議以傾銷差率26.68%至36.77%、補貼率27.36%至51.32%加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經濟部前後兩次進行產業損害調查,也認定確實有產業損害之虞,綜合考量對國內產業影響,曾建議以損害差率0至10%課徵。
財政部官員說明,按理確實可以對自中國進口5項鋼品課稅,不過,考量經濟部進行第二次產業損害調查後認為,基於課稅可能對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帶來的影響,應暫不課徵反傾銷及平衡稅,今天召開的關稅稅率審議小組最終決定參採此項建議。
財政部官員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不過,考量當初對中國鋼品發動雙反調查,目的之一在降低美國對中國低價鋼品可能繞道台灣輸美的疑慮,盼增加台灣鋼品排除適用「232條款」籌碼,在美中貿易爭端依舊未解情形下,認為應保留課徵空間,因此設有「適時檢討機制」,讓經濟部可視國際經貿情勢變化,建議恢復課徵。
財政部官員指出,雙反調查最終結果預計最快下週就會公告,從公告日起5年內,當初發起調查的經濟部,若認為情勢變化有需要,例如有中國低價鋼品傾銷、補貼情形加劇,美國對中國鋼品繞道台灣疑慮升高,或各國集體對中國鋼品採取制裁措施等情形,可發函建議恢復課徵,免再重啟調查,直接由關稅稅率審議小組進行審議。
官員說,最終決定「暫不課徵」,而不是直接決定不課徵,目的之一在於「以時間換取空間」,保留日後政策彈性。此外,也提醒業者,應盡快調整產業策略,尋找替代原料,不要把風險集中在同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