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崑玉
2020總統大選大勢已定,藍綠兩大對決之外,任何人再加入也無助大局,擁有門票的時力已確定不提總統人選,親民黨至今未能決定宋主席是否參選?!全是形勢使然。呂副不過是個醉倒在政治酒店裡的歐巴桑,卻被喜樂島撿屍,一生英名毀於一夕,即使靠藍軍連署過關,得票數恐怕也會慘不忍睹。
即使藍綠對決,選局也相對平淡。蔡英文的厭惡度雖有45%左右,但討厭韓國瑜的更高達近60%,近日調查中,韓的不信任度更高達65%,這表示2/3的人根本不相信韓講的話。如無意外,下屆總統就是蔡小英無誤。
相對於總統選局的了無生趣,立委選舉可熱門了。在九月中的美麗島民調中,民進黨的好感度只有39.2%,與國民黨的34.4%相去不遠,而且民進黨走勢往下,國民黨往上,小黨或第三勢力看來還有25%的空間。
▲ 作者認為,第三勢力在2020立委選舉要生存,必須靠「蹭與打」,而這將阻礙自身區隔(合成圖/翻攝自資料照)
於是,民進黨的操盤手很擔心這屆國會無法過半,國民黨自己算算也不太可能超過52席。對藍綠都厭惡的選民,在總統大選中不敢隨便投票,台灣主體意識壓倒一切,但心理的不爽可能發洩在國會上。於是,近日又有人重提「分裂投票」、「三黨不過半」的論點,認為第三勢力仍有操作空間。退而不休的郭董,自組台灣民眾黨的柯P,與雲遊四海的老王,都想在未來國會中取得一席之地,綠黨、社民黨、基進黨都提出自己人選,加入這團混亂戰局,時力與親民黨當然也想維持住自己的黨團,新黨也想來摸一把。
在藍綠兩大黨的壓力下,小黨們的只剩兩條路:蹭與打。所謂「蹭」,就是靠到某一總統陣營,希能分享其選票,在大水庫中撈起過門檻的一桶水。時力、綠黨去挺蔡英文,新黨要挺韓國瑜,都是基於其本身選民結構及大勢評估所做出的政治決定。但問題是,既然靠了,就很難開打大黨不合理處,於是更難堅守立場,進行區隔。2008年時,新黨也去靠過馬英九,結果連門檻都沒過。2016年時,時力與民進黨存在著配票關係,如此才有5席。
今年,在兩大黨自身都僧多粥少狀況下,還能有效配票協作嗎?恐怕機率不大。頂多,就是派小黨去打艱困選區,例如派基進黨陳柏惟去打台中顏家的消波塊,騷擾與打知名度的用意,遠高於勝選機率。
第二條路就是「打」,柯P猛打蔡英文,黃國昌緊抓國安私菸案,綠黨全國不分區議員王浩宇猛打韓國瑜和柯P,皆屬此類,目標無非打綠吃藍,或打藍吃綠。等而下之的則像張碩文猛打柯P,兩個小黨弱弱相殘,看不懂有何意義?!
這些小黨的問題都一樣:缺乏明確定位與特色,自然缺乏固定的目標族群力挺,或人們支持它的特別理由。他們太重視「區隔」(Differentiation),卻忽視了其特色與消費者生活的「關聯」(Relevant),就像「天才設計就是簡單到誰都會用」的概念,貫穿了蘋果手機與電腦等產品,造就了今日品牌王國。
另個例子,相較於上述小黨,安定力量反同婚的訴求雖頗有爭議,音量不大,但他們獲得相當數量的支持者與組織系統認同。去年反同婚的公投票得到七百多萬張,今年只要1/10支持他們,就有希望通過不分區門檻,不可小看。
▲作者指出,社會厭惡藍綠惡鬥,建設性的提議還是會得到很多人的共鳴(圖/記者詹維耕攝)
再想像一下,如果某政黨提名的是一群從土木、機械、到電子的工程師,訴求「工程師治國」,以孫運璿、李國鼎為師,盯好公共工程,專抓工程弊端,做到迅速完工。強調為什麼人家可以三年做好一條捷運,我們卻要做十年?搭上南方澳跨海大橋倒塌案,自然有話題音量,也有投給他們的理由,都比現在這些小黨的提名考量和政治訴求來得吸引人。
而且,台灣社會已經厭惡藍綠鬥爭很久了,只不過沒有其他選項而被迫選藍選綠,如果有建設性的獨特提議,其實也會得到很多人的共鳴。舉例來說,綠黨大可以去推類似「綠能合作社」的區域性組織,推動地方社區建置太陽能板、小型風機、地熱、微水力等設施,節電或賣電,一方面實現普及綠能的信念,另方面也建立了自己的地方組織。
至於親民黨、時力、民眾黨等成份較複雜的政黨,也可樹立未來四年要努力實現也可行的主要目標,讓大家知道投給你們有何意義?!總比每天在那喊監督,卻只能陪著丟麵粉水球,或開開記者會搏版面,更有價值。
雖然反送中及芒果乾等議題造成大規模板塊位移,但小黨們也不必因此隨波逐流,進退失據。民進黨不講中華民國,國民黨不敢大聲拒絕一國兩制,那麼「保衛中華民國,拒絕一國兩制」就是個好立足點,至少是條好邊線,畫出邊線再來談政策內容,或像周奕成講的:「接上普世價值。」便是「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的「奇兵」。別忘了,去年韓國瑜場上一堆年輕人,一樣滿場國旗,年輕人對國旗並沒有排斥感,排斥的反而是沒有內容的口號與政治人物。
▲小黨自己互鬥,恐增添厭惡(圖/翻攝自綠黨臉書)
第三勢力有沒有搞頭?形勢上有。但如果只是在藍綠惡鬥之外,再加幾組人來鬥藍綠,甚至小黨自己互鬥,那就只會增添人們的厭惡。選舉雖然剩下一百多天,但想清楚自己定位,做出特色,還是來得及的。
《作者簡介》吳崑玉,淡江國際及戰略所碩士,曾任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發言人,哈佛企管突破雜誌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