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志穎醫師(衛福部台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暨癌康網創辦人)
2015年一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標題「癌症成因是因為運氣不好?」引起大家的注意,此篇結果顯示,大多數癌症的成因是因為「運氣不好」,而不是因為外在環境等因素造成的。這是真的嗎?
▲大多數癌症的成因真的是「運氣不好」嗎?(圖/Pixabay)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頂尖的《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採用了用數學模型,比較模擬了31種組織細胞分裂的情況,得出結論是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於細胞在分裂過程中隨機的「運氣不好」而產生了隨機突變(就像是隨機的交通事故),進而導致癌症。
除了遺傳基因,如乳癌的BRCA1/2等先天的基因突變等,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相信組織細胞快速生長分裂時突變,可能是導致癌症的主要原因。人體中的細胞每天會不斷地分裂以產生新的細胞來取代老化的細胞,而每次細胞分裂過程中都有可能產生基因隨機突變,分裂越多次,產生的突變癌化機率風險越高。
然而,原作者在建立數學模型時,忽略了幾個重點,他假設人體內細胞的分裂和DNA複製次數是獨立於外界環境的,但實際環境中卻非如此,例如:B型肝炎病毒不斷破壞肝細胞,會導致其他肝臟內幹細胞分裂次數增加,長期高脂油炸飲食患者,腸道的氧化自由基壓力較大,腸道的細胞分裂次數就會顯著增加。因此,即便是DNA隨機突變,也是與環境因素刺激息息相關,而且我們已知單個基因突變一般是不會導致癌症發生的,必須產生多重錯誤,兩個或多個以上驅動基因發生突變,才能導致癌症的發生。
▲衛福部台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暨癌康網創辦人廖志穎醫師。(圖/資料照)
癌症85%與後天環境影響有關
癌症成因根據過去幾十年的大規模人口流行病學與病生理研究,認為85%與後天環境有關、5%與遺傳有關。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報告,癌症85%與後天環境有關,約50%的癌症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改變來預防的,比較常見的一些十大癌症,例如口腔癌、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確實還是主要受到外在環境的「汙染」如空汙、生活方式、飲食、運動、肥胖、病毒感染、菸酒檳榔等因素影響,而增加致癌機率。而DNA隨機複製錯誤強相關的癌症,大多是與外界接觸較少的癌症,如肉瘤、骨癌、腦癌等。
「英國癌症研究」慈善機構說,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可以大大降低人們患某些癌症的機會。
後天環境影響了表觀基因,驅動癌症
後天的生活習慣、空氣汙染、飲食、肥胖、身心壓力、高糖高脂、環境毒素、病毒、紫外線、菸酒檳榔,佔我們85%癌症發生率,這些不良因子每天24小時透過刺激組織潛在發炎、透過細胞激素、影響細胞DNA甲基化、組蛋白的過程,改變了我們身體內的「表觀基因」(Epigenetic gene),表觀基因就像電源開關一樣影響了我們先天的正常基因DNA表現,可能開啟了原先沒開啟的基因如致癌基因,或關閉了抑癌基因,一連串的基因錯誤,加上細胞失去了自我修復或清除癌化細胞的免疫能力,讓原先乖巧的正常細胞,往癌細胞方向轉化,無法履行它們的正常生長週期功能,反而不受控制地大量分裂繁殖,新生血管強佔體內有限的營養和資源,再加上免疫系統的失效,最終形成奪人生命的腫瘤;後天環境影響的表關基因或許可以解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發現實驗中細胞分裂中產生的「隨機」、「壞運氣」的基因突變的上游原因。
癌症是可預防與逆轉的
癌症的預防,在目前已知的科學下,透過後天健康生活模式的改變,約有50%是可以預防的,剩下的50%癌症,還有很多未知的原因,還需要更多科學研究來找出原因,有些人很努力健康生活還是不幸罹癌,可能是還有很多致癌因子還未發現,目前或許暫且可以歸因於細胞多次分裂後,產生的隨機基因突變的「運氣不好」,與身體自我清除修復的能力較差可能有關。因此建構健康防癌除了一級的良好生活型態預防,剩下50%更需加強早期癌症篩檢、身體健康檢查等二級預防手段,讓癌症在早期即可發現,透過現代化的治療,幾乎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本文刊登於《癌康網》,由廖志穎醫師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癌康網》:https://cancernewlife.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