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死時「下部潰爛」 同治皇帝因「梅毒」而死?

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清入關後第八代皇帝──同治皇帝戴淳──是慈禧於咸豐六年(1856年)所生,同時是咸豐皇帝的獨子。同治6歲(咸豐十一年)即位,17歲(同治十二年)親政,卻於同治十三年早逝,距其親政日不到2年。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死於天花,有人說他死於梅毒,歷史謎團後世難解。

同治皇帝載淳(1856-1875)。(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同治皇帝載淳(1856-1875)。(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在清代檔案中,後人發現了屬於清代皇帝脈案檔簿的《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根據記載,同治皇帝於同治十三年十月卅日臥病在床,當天下午,御醫李德立和莊守和的診斷結果是:「脈息浮數而細。系風瘟閉來,陰氣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發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皮膚發出疹形未透,有時氣堵作厥。」顯見同治病症不輕,御醫為他開了「益陰清解飲」進行避風調理,皇帝僅服用一次就見效。

第二期梅毒的紅色丘疹。(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第二期梅毒的紅色丘疹。(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御醫們細心醫護不到兩天,同治身上的痘子開始表發,部分症狀開始減退,但因為瘟熱毒滯過盛,以致頭、頸發出的痘粒非常稠密,且伴隨痘顆紫滯、咽痛作嘔、身顫口乾、便秘溺赤等症狀。由於同治體內過盛的毒滯並未完全表發出來,最後用藥無效而崩殂,得年19歲。

天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天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根據以上記載,很多人認為同治死於天花,不過這些是宮廷內部的記述,民間傳聞卻說他死於梅毒。部分學術著作記載同治皇帝微服出宮、嬉戲縱樂,甚至出入煙館妓院,如蕭一山的《清代通史》就有同治因此身患梅毒的記載。

據傳,同治在煙花巷院染上梅毒,起初並無察覺,後來顏面、背部出現斑點才召來太醫診治。御醫一見大驚,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請命慈禧,慈禧傳旨,向外界宣布皇帝只是染上天花。御醫按照出痘的醫法開藥,沒有效果,同治大怒:「為何不按我的病醫我?」太醫回:「太后命之。」同治憤恨不已。梅毒在當時是絕症,以天花治之,有學者認為這是想掩蓋醜聞,以免害皇室顏面盡失。最後同治日益病重,下部潰爛而死。

同治究竟死於天花還是梅毒,兩種猜測各有其來源,後世如霧裡看花。歷史作家何乃強醫師認為,除非醫師極具臨床經驗,不然天花的痘瘡和梅毒的楊梅瘡不太容易分辨,且當時缺乏梅毒螺旋體檢查、血清反應檢測等,實在難以確診。因此連太醫李德立也認為同治感染梅毒,害得可憐的少年天子落得嫖妓風流的臭名。

何乃強指出,從清代皇帝的《脈案檔簿》中的紀錄來看,同治十三年十月卅日皇帝病發至同年十二月初五駕崩的病情和用藥情況,完全證明皇帝死於天花。

何乃強提到關鍵點,同治皇帝是得病5週後才身亡,一般來說,天花的死亡常發生在發病後的1~2週內,但同治似乎拖了很久才死,無怪乎他被懷疑染上梅毒。一般染上梅毒,皮疹多數會自動消退,而帝師翁同龢曾記載同治皇帝「頭面皆灌漿飽滿」,應是天花的膿包在頭、腳、手的離心分布,加上同治患「癰」,可能是皮膚繼發性的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死亡。何乃強強調,中醫研究院和北京醫院的專家在1979年重新審查歷史檔案,分析同治皇帝的病情和用藥,結論仍認為他的死因是天花。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