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注意!專家曝3種吃火鍋「壞習慣」 恐害狂吐腹瀉...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開心大啖火鍋,若有些細節沒注意,可能會狂拉肚子壞興致。專家提醒,吃火鍋要注意3大重點,食用未煮熟的生鮮食材、生熟食餐具混著用、無公筷母匙,都可能導致病毒性腸胃炎引發腹瀉、嘔吐,一般人感染通常能痊癒,不過嬰幼兒、年長者等因體液的流失恐導致脫水,出現抽搐,甚至有死亡風險。

▲吃火鍋食材要煮熟以免爆發病毒性腸胃炎。(示意圖/資料照)

疾管署表示,腸胃炎是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病毒可引起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40或41型、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皆可能受到感染。

疾管署指出,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至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至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

▲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示意圖/資料照)

大部分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疾管署強調,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

天氣轉冷,許多人喜歡吃火鍋取暖,疾管署提醒,揪團吃火鍋若生鮮食材沒有完全煮熟就下肚;生食、熟食的筷子、湯匙未分開使用;或大家的筷子直接伸進鍋裡夾食物,沒有用公筷母匙等3大NG行為,都可能導致病毒性腸胃炎,不可不慎。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