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上巳節因為這天日期在農曆的三月初三,所以又稱「三月三」、「三月節」、「三日節」。這節日習俗是來自於中國地區,經過時間的演變後慢慢地流傳到各東亞文化圈(台灣、日本、朝鮮、越南)等地。那這節日的由來是怎麼來的呢?以下小編就要帶讀者們來了解來由了。
▲上巳節(圖/FaceBook小太陽粉絲專頁)
上巳節一開始並不固定在農曆的三月初三,本來上巳節意思是在三月上旬逢巳日的意思,但後來魏晉時期為了方便,就把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這天,也才有後面「三日節」等節日稱號出現。
以前的上巳節其實說白一點,就是類似現在情人節的節日。為什麼小編會這樣說呢?因為這節日一開始本來是人們用來祭祀主管愛情和生育的女神-「高禖」的節日。慢慢的這節日演變成另一種習俗,就是《周禮.地官:媒氏》中記載:「三日節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這句意思大意就是上巳節這天男女會到河邊各自約會,不會受到古代民風純樸的規範影響,可以大方功公開的談情說愛,這樣看來不就很像情人節嗎?
▲古時上巳節男女可以大方約會(圖/PIXABAY)
到了秦漢時期後,上巳節繼續保留男女會到河邊約會外,也慢慢演變出「曲水流觴」的習俗。秦漢時期的文人雅士們開始會在上巳節這天來到河邊來飲酒作樂賦詩,一直延續到魏晉時期後,有一群文人就把這習俗稱為「曲水流觴」。著名的王羲之蘭亭集會,就是發生在上巳節這天。
▲曲水流觴圖(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蘭亭曲水圖,山本若麟繪)
到了宋代後,因理學盛行更在乎禮教了,所以上巳節這節日慢慢在民間習俗上衰退,也有個原因是因為上巳節和清明節時間太相近,且又都是出門踏青性質類型,不過這節日還是一直流傳到現今,沒有失傳。
看完後讀者們可以在上巳節這天,帶自己的另一半或三五好友到河邊約個會,來體驗以前人民在這天悠閒的行程。(黃唯碩報導)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30三立台灣台29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