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民間的習俗,在寶寶出生後每個禮俗,都蘊含著對寶寶無盡的祝福,期望寶寶身體健康,學業、事業飛黃騰達。
而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三天「三朝禮」結束後,會讓寶寶和產婦繼續休息一段時間,一直到滿24天或滿月的時候進行「剃頭禮」。如果是選在滿二十四天時進行,是取二十四孝的意含,代表希望寶寶將來會是個孝順的孩子。
▲剃頭禮俗也蘊含家長的祝福(圖/翻攝自蔡桃貴youtube)
剃頭禮就是要幫寶寶替除胎毛,包括頭髮和眉毛,因為人們覺得嬰兒的胎毛來自媽媽的身體裡,出來的時候難免會殘留到一些污血,為了去除穢氣便把胎毛剃掉;民間也有剃頭能讓頭髮長得更好的說法,所以也是藉剃頭禮,期望寶寶的毛髮可以長得更多更濃密。
▲剃頭禮用「剪」的 減少寶寶皮膚的損傷(圖/翻攝自Pixabay)
而給寶寶剃頭髮時,最好用「剪」的,這樣才能避免剃頭時傷到寶寶幼嫩的皮膚。
▲剃頭前不能將寶寶抱進家中大廳(圖/翻攝自Pixabay)
另外,傳統習俗是在寶寶剃髮前,不能將寶寶帶進大廳(客廳),因為在早期民間大多數人家中的大廳都會擺設神桌,而在寶寶剃頭前,身上可能還有殘留來自母體的污血、穢氣,進出大廳的寶寶難免會受到磁場的影響,所以不能進大廳,同理在寶寶剃頭前,也不能帶進廟裡。但其實這樣的習俗是為了保護寶寶,因為剛出生的嬰兒抵抗力不足,大廳則為家中最多人出入,也是細菌最多的地方,甚至是廟裡更是如此,因此才會有這樣的禁忌來保護寶寶。
剃頭這一天,也會準備許多象徵性的物品,來祝福和期許孩子的成長。
▲剃頭儀式物品大解析(圖/翻攝自Pixabay)
最基本的儀式物品,會準備雞蛋、鴨蛋、石頭、桂圓、蔥、艾草等等具吉祥象徵的物品。
▲艾草有驅邪的象徵(圖/翻攝自三立新聞網)
蛋通常為兩顆紅蛋,一顆雞蛋和一顆鴨蛋;會用紅蛋在寶寶的頭頂上輕輕滾三圈,象徵「鴻運當頭」,接著用鴨蛋滾過寶寶的身體;再用雞蛋滾過寶寶的臉,一邊滾要一邊唸「鴨卵身、雞卵面、卡好的姻緣來相提」,表示期待孩子能有英俊、美麗的面容及高壯的身材,在未來能取得好姻緣。
接著會把石頭放在寶寶的胸口,稱作「做膽」,邊唸著「石頭乎哩做膽,呼哩頭殻硬又好搖飼」等吉祥話,期許寶寶能有一顆勇敢的心並且頭好壯壯、好養育。之後還用有象徵聰明的蔥、象徵平安的蘋果、勤勞的芹菜、貴人的桂圓、驅邪的艾草等等的吉祥物進行儀式。將這些物品放在水裡,象徵趨吉避凶,為避免寶寶感冒,用會毛巾沾取一點水,擦在寶寶身上,一邊說「好的來,壞的去,金銀財寶滿厝邊」,而在這之後,會用寶寶的腳踩印台,拓腳印,祝福寶寶步步高升。
▲蔥為聰明的象徵(圖/翻攝自三立新聞網)
儀式的過程雖然繁瑣複雜,卻也象徵著家人濃濃的祝福與對寶寶的愛,也透過了這樣的儀式,說明了台灣人對於每個生命的重視。(翁苡軒報導)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30三立台灣台29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