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產業轉型多年,精準醫療的趨勢讓科技業找到新著力點,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今天表示,AI及雲端能幫助精準醫療,預估新商業模式成型仍需10年時間才能達成共識。
▲2019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6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前左起)、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前台大校長楊泮池等人一同進入會場。(圖/中央社)
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進入第2天,備受矚目的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在上午登場,副總統陳建仁親臨會場致詞,期許台灣醫界與科技界共同整合創新,推動新科技提升產業競爭力,引領台灣醫療科技產業進入下一世代健康生活,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今年論壇原規劃鴻海與廣達兩大科技大廠領袖跨界對談,市場期待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同台為健康大未來激盪出新火花。
可惜的是,郭台銘臨時受白宮邀請赴美,因此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代為演講。郭台銘也預錄影片於現場發表,他指出,這是ICT產業夥伴們一個最好的時機點,期待大家傾全力協助醫療產業共同提升健康大產業發展,創造下一個兆元產業,為台灣掀起新篇章。
鴻海及廣達在轉型路上對醫療產業都已有著墨、探尋多年,林百里有感IT產業進入生醫業是非常難的挑戰,要很勇敢,「生醫業是人命關天,他們講的是文言文,科技業講的是白話文」,近2年學習已慢慢聽得懂一些醫學的話,但還是很難,自己是一個門外漢。
林百里表示,從科技業界角度來看,他認為AI可以幫助精準醫療,但截至目前遇到很多醫生都很懷疑AI能做什麼事,當然還需要很多努力,首先是要自己先滿意有信心,要讓醫生對IT有信心,再來是讓病人有信心,他預估這個新商業模式的成型大約需要10年時間才能達成共識。
對於這樣的大事業,林百里笑稱自己是相信「烏龜能贏」,要慢慢來需有耐心,隔行如隔山,他預測這事業是蠻難的,但終究會有實現的一天。
他指出,精準醫療需要龐大的軟體人才,台灣本來就缺,尤其是AI人才更缺,目前無法解決,另一個困難是醫療器材產業的販售也是困難的,跟過往IT公司的供應鏈是不同的,醫療器材沒有像惠普(HP)或戴爾(DELL)這樣的一個大手去買這些產品,產品開發過程困難,台灣市場小也不具經濟規模,跨入生醫業是層層挑戰,尤其行銷面是很大的挑戰,醫院的行銷與消費品的行銷更是兩回事。
劉揚偉則認為,精準健康是大家的未來,古代有所謂「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從ICT角度來看,過去做不到的上醫,透過台灣ICT產業有機會可以做到,期盼透過台灣在PC及ICT產業上的累積的成就與生技醫療跨界合作,再創或超越過去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