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近年來國內馬拉松及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盛行,每年舉辦的場次超過百場,甚至許多人開始參加國外的馬拉松路跑,卻也導致運動傷害頻傳。
▲國內馬拉松及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盛行(圖/翻攝自pixabay)
根據台灣最大的跑步社群網站資料顯示,高達8成跑者曾經在跑步過程中受傷,無論對新手、進階或菁英跑者來說,運動傷害都是很普遍的現象,尤其是脫水導致的熱傷害與低血鈉症更是常見,嚴重恐造成致命危機!
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楊明達表示,脫水及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是耐力運動的二大殺手。人體在運動時會使體溫升高,並藉由增加排汗達到散熱目的,當水分流失2%時,人體就會明顯口渴、開始感到疲憊,最大攝氧量能力也會逐漸下降,水分不夠時就容易發生脫水造成傷害。
楊明達進一步說明,電解質更是在體內水分平衡、肌肉收縮及神經傳導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跑一場馬拉松大約會流失1,300-6,000毫克的鈉(約相當於市售35-165顆鹽錠或是7-35瓶345ml運動飲料),如果發生電解質不足時,輕則會出現抽筋,嚴重可能因低血鈉症造成橫紋肌溶解或產生猝死風險!因此如何有效且快速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甚至提高身體保持水分及維持電解質的平衡,對運動員或喜歡長跑者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為了補充電解質,許多人會在跑步時補充運動飲料,關於如何補充適合的電解質,台北醫學大學針對19位健康男性採雙盲交叉、平衡次序設計,實驗參與者分別於力竭性耐力運動測試的前、後一個小時內各飲用600 mL的電解質液 (ORS-SH) 或安慰劑 (純水),並採集血液樣本,以測量血液中的電解質、滲透壓及腎臟功能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電解質液(ORS-SH)能有效地增加力竭性耐力運動後的保水效益、維持血液中的電解質濃度,且對腸胃道舒適度及腎臟功能沒有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