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雅婷、呂紹伯/台北報導
蟾蜍到底能不能吃?醫師表示,部分蟾蜍具有毒性,存在皮膚、卵還有腮腺,誤食會引發心律不整,過量甚至會致死,因為一般民眾無法辨認、也很難挑乾淨,醫師建議最好別輕易食用。
▲蟾蜍普遍具有毒性。
燉煮蟾蜍加入薑絲,再放點九層塔提味,撈起一小塊,看起來就像雞骨頭,輕輕咬下肉質嫩澤Q彈。
野生蟾蜍鼓起鳴囊,外型和青蛙傻傻分不清。
▲蟾蜍皮膚有凸起顆粒。
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顏宗海:「盤古蟾蜍具有毒性,包括皮膚還有皮脂腺,其實都有一些神經毒素,神經毒素一定不能吃。」
蟾蜍有毒性存在皮膚、卵還有腮腺,誤食會引發心律不整,過量甚至會致死。
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顏宗海:「有些民眾會認為蟾蜍對男性有些壯陽、改善性功能效果,但醫學上沒有證據。」
台灣常見的有這2款:盤古蟾蜍體長6到11公分,皮膚散布一粒一粒圓錐突起物;黑眶蟾蜍體型較小,上眼瞼有黑色條紋,看起來就像戴了黑框眼鏡,腮腺、皮膚等部位都有神經毒,一般民眾很難完全清除乾淨,醫師建議還是不要輕易嘗試。(魏君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