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鬣狗是非洲大草原上常見的肉食性動物,擅長圍攻戰術,就連草原之王獅子也經常遭遇鬣狗成群打劫甚至攻擊。牠們最為人所詬病的,當屬「掏肛」這一種獵食伎倆,為牠們換來「掏肛獸」的惡名。動物專家表示,若將鬣狗難看的吃相放到叢林法則中來思考,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鬣狗是鬣狗科動物,體型似犬,咬合力極強。(圖/Pixabay)
鬣狗是食肉目中社會性最強的物種,能夠發出咆哮、低吼或像鳥鳴有時又像人的「咿、嘿」笑聲,並具有很大的族群數量及複雜社交行為。雖然鬣狗常被誤認為食腐動物,但牠們其實是經驗豐富的掠食者,大部份的食物來自活體獵物。基本上牠們任何肉類都吃,但會根據情勢判斷要選擇自己狩獵、搶奪獵物或乖乖等其他動物吃剩的殘骸。
▲由於鬣狗常使用一種不太體面的獵食技巧,遭戲稱為「掏肛獸」。(圖/截圖自YouTube-Wildlife Films頻道)
鬣狗為何會發展出攻擊獵物下體或肛門的狩獵方式?具獸醫資格的動物專家王政力分析,鬣狗的獵物(牛、羊、小長頸鹿、幼象甚至河馬)通常體型都不小,因此鬣狗很難如大型貓科動物那樣直接咬斷大型獵物的脖子「一擊必殺」,鬣狗通常是邊追邊咬。如果鬣狗選擇咬腿,便可能遭一腳踹傷甚至死亡,咬尾巴又沒甚麼用,咬傷皮肉呢?搞不好獵物帶傷還能跑很遠,所以牠們索性攻擊相對脆弱的肛門。
▲鬣狗是一類強悍的中型猛獸,牠們集體獵食瞪羚、斑馬、角馬等中大型草食動物,甚至可以殺死半噸重的水牛。(圖/Pixabay)
王政力解釋,由於鬣狗咬合力超強,鼻子又尖,可以鑽進去肛門撕咬,目的其實是要把獵物的內臟(腸子)拖出來,取徑肛門恰好是掏內臟最短的距離,如此一來,獵物通常會內出血,想逃也跑不了多久,更沒有多餘的力量反擊。王政力強調,鬣狗屬於群居動物,幼獸從小看著「長輩」這樣討飯吃,不只會學起來,還會世代傳承,牠們是很聰明且擅長分工合作的頂級掠食者。
▲鬣狗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最常見的掠食動物,牠們雖然常被視為食腐動物,但其實牠們的狩獵本領比獅子還厲害。(圖/Pixabay)
王政力說,鬣狗不見得單咬肛門,牠們常同時攻擊獵物的生殖器,反正就在旁邊,順便咬下去,生殖器一受創,很容易大出血。王政力強調,不應該去說鬣狗殘忍,如果可以,牠們應該也想一招致命,可是相對來說牠們太小隻了,只能用慢速的殺法:集體將獵物活生生啃到死。看在人類眼中,這般吃相就令人不敢恭維了!
另外,鬣狗也是一種報復性極強的動物,經常趁著獅群外出,闖入其領地攻擊小獅子,面對落單的母獅或老病的公獅,鬣狗群往往死追不放。王政力表示,鬣狗會透過包圍戰術,在正面的負責吸引獅子的注意力,在背面的則試圖咬肛門,通常獅子為了保護屁股而選擇坐著,讓屁股壓在地上,但這樣就更難逃出鬣狗的包圍,當獅子氣力用盡,鬣狗就能得逞。
▼【鬣狗群攻擊獅子】(影片來自YouTube-BBC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