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林先生嗜吃檳榔十多年,在家人的勸誡下曾經試圖戒除檳榔,但一戒檳榔就覺得口乾舌燥,牙根酸軟,不多久又開始『重操舊業』,對於『嚼檳榔顧牙齒的說法』的理論深信不已,後續也就更放心得繼續吃。
▲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除早期找到口腔癌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圖/資料照)
阮綜合醫院詹家怡社工師指出,直至某天林先生因感冒來院就診就醫,在篩檢護理師及太太的強力勸說下,為避免太太碎念不停,才勉為其難的『順道』接受了口腔黏膜篩檢檢查,甫意外地發現在口腔內右側的頰部黏膜上有一塊不規則形狀的白色斑塊,在斑塊表面隱約可以看到一些褶皺,醫師評估後認為需要取部份的組織送病理檢查來確定診斷。
病理報告的結果為口腔癌癌前病變。爾後協助開刀病灶切除,同時囑咐林先生戒除菸、檳榔、酒等刺激物,並定期回診追蹤。所幸早期發現,並未在顏面外觀上留下任何痕跡,亦不影響平日生活,林先生為此大嘆幸運。
十個口腔癌九個哺檳榔!詹家怡社工師指出,台灣高嚼檳率是導致高口腔癌發生率的主因。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口腔癌位居男性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4位,每年口腔癌發生人數約計7,000人、死亡人數更高達3,000人,其中口腔癌患者中即有9成有嚼檳榔習慣,若同時吸菸、飲酒、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更較一般人高出123倍,可見戒除嚼食檳榔是減少罹患口腔癌的一個重要因子。
詹家怡社工師說明,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除早期找到口腔癌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並予以適當治療,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故台灣自民國88年起,針對30歲以上曾有嚼食過檳榔(含已戒)及吸菸之民眾,推動2年一次免費的口腔癌篩檢服務。
『不檢查沒事,一檢查就出事!?』詹家怡社工師還說,許多民眾對於癌症篩檢望之卻步的原因,大多是害怕得到不好的訊息,打亂目前現有的生活模式或是擔心後續可能的治療開銷,而不願意就醫,卻未想到一旦拖延確診治療的時間,反而需要花更多時間與精力去換取身體的健康,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