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雲林報導
雲林地區傳承150年的民俗,莿桐番仔庄往西螺福興宮請頭香、八大社往福興宮請貳香,於正月初五由「頭香」番仔庄(莿桐義和村)及「貳香」著年八大社頂番街(二崙大同村),迎請西螺福興宮媽祖及神農大帝的日子,這個傳統已在西螺流傳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 正月初五由「頭香」及「貳香」迎請西螺福興宮媽祖及神農大帝的傳統已有150年歷史(圖/福興宮提供)
清朝同治初年的台南大地震及本地的鍾、廖、李三姓械鬥,造成福興宮建築及西螺街商貿活動重挫,直到同治8年(1869)景氣復甦,才由地方仕紳發起重修。相傳當時番仔庄及八大社的聚落居民捐助修建,才得以於同治13年(1874)順利竣工。西螺街的士紳感念他們的功勞,以捐銀最多的番子庄為頭香、其次的八大社為貳香。
▼▲ 正月初五由「頭香」及「貳香」迎請西螺福興宮媽祖及神農大帝的傳統已有150年歷史(圖/福興宮提供)
在請頭香及貳香的活動中,媽祖遶境庄頭無疑是重頭戲,而更值得注意的壓軸則是向福興宮五穀王換取祂手持的稻穗。一般而言,請神回庄安座完畢後,居民就會陸續準備三牲等供品前往祭拜,此時,值年爐主會將早冬收存的稻穗,取三十六株為吉祥數,用紅紙纏繞成一束,接著小心翼翼地取下五穀王手上的舊稻穗,以新換舊的方式,最後再將新纏好的稻穗擺回五穀王手中。村民認為這些得自於五穀王手上的稻穗是靈力的象徵,最終稻穀會被取下並在初五當日午後,由值年爐主攜至村中的五個營頭,並以面朝村內的方式撒出穀物,祈願借助五穀王神威庇佑合境皆能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