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人有多愛吃野味?近日,網上流傳出一張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張名為「大眾畜牧野味」店的菜單,裡面有活狗狸獾、活豬狸獾、活竹鼠、竹鼠肉、活果子狸、果子狸肉等野生動物。
▲大眾畜牧野味菜單。(圖/翻攝自微博)
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過一份《北京綠色指南》,這份指南披露,由於人類的濫捕濫食,中華鱘、果子狸、穿山甲、蘇眉魚、高原魚類、野生鮑魚等野生動物,在很多地區已經瀕臨滅絕;大鯢(娃娃魚)、野生海參、野生蛙類、野生鳥類、麂、麝、蛤蚧等物種種群數量急劇衰減。
▲海鮮市場暗賣野味。(圖/翻攝自微信公眾號@多維面面觀)
中國有53種蛇被端上餐桌;由於人們無節制的食用,亞洲90種淡水龜中有3/4受到威脅……根據國際野生動物貿易研究組織的報告,2007~2016年,中國共查獲209起穿山甲走私案件,其中活體2405隻,死體11419隻。
至於中國人為何偏好吃野味?大概有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是文化傳統。人類發展300萬年時間,其中299萬年,都要靠野味為生。中國歷史上各個王朝都有過食用野生動物的記錄,據《周禮·天官》記載,其時中國人的野味有「六畜」、「六獸」和「六禽」,包括麋、鹿、熊、野豬、兔、豺、雁、鶉、雉、鳩、鴿、天鵝、龜等。
▲武漢肺炎,野味,冷凍,廣西,野生動物。(圖/翻攝自澎派新聞)
在中國歷代中,滿清本身是遊牧民族,喜歡狩獵,對野味自然偏愛,特別是皇族所鍾愛的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其中就有熊掌、鹿尾、犴鼻、駝峰、豹胎……
再來是食用需求。中國社會時常遭遇饑荒,野味對普通老百姓意味著優質的蛋白質和脂肪來源,包括在建國後的一段時間,這種基本的食物需求一度給中國野生動物資源造成了難以逆轉的破壞。
第三是野味的藥用需求。食用野味的藥用價值,基本來自中藥,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以形補形」、「吃啥補啥」。所以,中醫藥文化越發達、越有影響力的地區,特別是華南等地,食用野味就越普遍,反觀中國東北、西北,食用野味很大程度是遊牧民族傳統的延續。(責任編輯:劉芷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