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陳建仁說,中國封城付出了很大代價,與其等到疫情很嚴重要封城,不如剛開始在醫院知道有群聚感染時就防疫;他也認為,全球防疫動員有點晚,若早點給中國援助,全世界應該不會受到這麼大影響。
▲副總統陳建仁(右)26日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專訪,針對近期台灣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對於國際防疫措施提出看法。(圖/總統府提供)
陳副總統26日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專訪,針對近期台灣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對於國際防疫措施提出看法,總統府今天公布專訪內容。
被問到,中國「封城」的行動,WHO評價認為很好,有助於控制疫情。
陳副總統提到,「封城」是全世界第一次有這樣做的防疫措施。台灣沒有封城的經驗,只有封和平醫院經驗。和平醫院的封院,實際上這個構想是不錯的,就是說把可能感染的人或者是被感染的人以及醫護人員在一個比較隔離的地方,不要感染到其他人,然後讓這些人能得到很好醫療照顧,讓外面的人也可以去支援,這是很好的。但是,不好的是因為關得太倉促了,讓民眾沒有準備好,所以(就變成)就很複雜。
他說,這次「封城」,老實說,台灣得到的資料相當少。不曉得封城前跟封城後的狀況如何,也不曉得是不是封城本身帶來病例的減少。
陳副總統指出,如果一個地區被感染後,它的感染病例通常都會一直上升,可是當達到很多人感染後,病例數就開始下降,這是否因為封城導致的效果,他沒有經驗,全世界也都沒有人有這樣經驗。對於WHO說這是封城才達到的效果,站在科學家的角度來看,他認為目前還需要蒐集更多的證據,才能證明封城是否確實有效果。
「但是封城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陳副總統說,經濟上、人民生活平安、安全的代價等都需要考慮,所以,他覺得,與其要等到疫情很嚴重、要封城,還不如剛開始在醫院裡面知道有群聚感染時就去做防疫。
他說,任何一個好的流行病學家或者是防疫的專家,都要去看first sign(第一個跡象),也就是第一個可能爆發流行的跡象,就要掌控住。那就好像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當那個火種一出來,就要趕快把它熄滅掉。
陳副總統說,封城是後面的事情,但是前面那一段,WHO到現在為止都一直沒有強調,未來碰到同樣的情形,如何去掌握first sign,怎麼樣在很有限傳染的情況下就去控制它,他覺得,WHO應該更著眼在未來類似疫情的早期發現和適切預防上。
另外,他也說,全球警戒(global alert)本來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陳副總統舉例,伊波拉疫情剛出來時,全世界就有警覺,就開始執行防治準備。而不是像這次,一開始都說沒有,等到了後來爆發嚴重疫情時,才發現已經來不及了。
他說,這一次,「整個全球防疫動員的情況是有一點晚了」,如果早一點給中國一些幫忙、早一點給他們一些專業上或者是物資上的援助,讓他們能夠控制武漢的疫情,那全世界應該就不會受到這麼大的影響。所以,他覺得,WHO的專家比較看後面來收拾殘局、沒看前面來遏阻蔓延,「但是防疫一定要看前面,不能看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