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策略不一樣 人生的不同階段 你用對方法了嗎?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陳彥丞/經理人月刊

金錢可以買到快樂嗎?《金錢超思考》回答,花錢本身帶來的快樂,不如想像得多,愉快感其實是來自錢用在對的體驗、對的人身上。

▲(圖/翻攝自經理人月刊)

不過,這代表要獲得喜悅,還是得掌控自己的財務才行,因此書中強調,用錢能買到的應該是自由,存下多一點錢、擁有多一些資產,就有餘裕做更多喜歡的事情。

但儲蓄對很多人來說非常痛苦,每個月賺的錢已經不多,還不能買喜歡的東西、過舒適的日子。即使到了年底出現「為什麼工作這麼久,還是一點錢都留不住」,新的一年開始,仍然無法改變自己理財的習慣。

想要存錢,真的這麼困難嗎?

存錢好處不容易看見,拉長時間才能察覺效益

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王麗文提到,存不了錢,根本原因是「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其實沒那麼多」,加上現在整體生活品質提升,消費選擇與水準逐漸增加,一年沒有出國一次,在同事之間好像就有點奇怪,因此,存錢難度愈來愈高。

她指出,存錢是強求不來的行為,很多人想瞬間扭轉理財行為,反而會因為過於苛刻、生活型態轉變太大而失敗,就算逼著自己儲蓄,也容易半途而廢,或存到一點錢之後馬上花掉。

另一方面,短期之間多存 5 萬元、少存 5 萬元的效果不明顯,對人的激勵效果有限,想養成儲蓄習慣,就要拉長時間,讓儲蓄產生的效益可以被看見。

《金錢解答》裡提及,我們的腦袋享受實現目標的感覺,遠遠超過於累積金錢,所以存錢的第一步,不是決定每個月要留下多少錢,而是先想像未來的模樣,結婚、買車、買房等等,試著比較走到這些人生階段時,有沒有儲蓄會如何影響自己。

建立存錢的正向循環,存到目標金額別怕花掉

設定目標之後,再回推算每月要準備多少錢的方法,像是你希望兩年後有一筆 12 萬的旅遊基金,每個月就存 5000 元,這樣的做法稱為計畫性消費,更有辦法激起儲蓄的動力:有明確終點,會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奮鬥。

這麼做也能避免衝動性消費,王麗文觀察,太多人急著滿足「當下想要」的需求,才會花光每個月的收入,如果採取計畫性消費,過程中說不定能發現,其實沒有那麼想要那件物品,反而省下一筆開銷。

可是,等到存款期滿、付諸行動之後,不就又得從頭開始嗎?她認為不需要覺得可惜,一方面犒賞自己達成目標,另一方面則是已經養成了儲蓄的習慣,考慮展開執行時間更長、目標金額更大的計畫時,也會更有信心做到。

當然存錢的路途中,除了銀行帳戶之外,儲蓄險、基金定期定額等理財工具,可以加快進度或確保錢能夠留下來,王麗文便提供 3 種不同階段,應該留意的事項或適合的工具。

30 歲、30~40 歲、40 歲的「存錢策略」不一樣

圖說:每一個人、人生每一階段存錢的目的,以及方法都不盡相同,但不變的是,愈早具備意識與準備,就能開創擁有更多選擇、更自由的未來。

圖片來源 / 經理人特刊第 30 期有錢人的 27 個好習慣

她提醒,挑選工具時要考量目標屬於短、中還是長期,以免資金「卡太死」。像是買車、出國旅遊等 2~3 年的短期目標,儲蓄險就相對不適合,因為多數最短投保年期為 6 年,提早解約並不划算。

最後,經常可以看到儲蓄率要達收入 30% 的說法,王麗文再次強調,達成這個標準當然沒問題,但與其追逐儲蓄比率,不如回過頭想想「為什麼自己要需要這筆錢?」更有辦法激勵自己存錢。

延伸閱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2020年1月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84日 檢廉持續追案情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