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16不追求法理台獨」與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呼應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洪奇昌(圖/美麗島電子報)

文/洪奇昌(美麗島電子報)

我在「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書中提及「民進黨若2016執政後,不追求台灣法理獨立」。有幾個關鍵字需要進一步的說明。

1.為什麼是「2016民進黨執政後」? 

2016代表國內外時空條件,也就是台灣主流民意現況以及美中台三邊國際政經結構及兩岸綜合國力的對比等條件。

2.什麼叫台灣法理獨立? 

我所認為的法理台獨就是以制定新憲法、建立新國家或宣告獨立等方式建立台灣共和國。

3.「不追求」不等於「放棄」

依據黨的政策,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但在2016年的國內外時空條件下,社會主流民意並非法理台獨,因此民進黨也不需要追求法理台獨挑動兩岸敏感神經。

因此,就我對蔡主席4月9日兩岸政策的理解,「2016不追求法理台獨」是與民進黨兩岸政策「民主精神」、「務實」、「進取」等原則相互呼應的。

一、符合台灣主流民意

誠如蔡主席所言「人民對兩岸政策展現的集體意志,是執政者必須依循的準繩。」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符合台灣主流民意,才有可能形成台灣共識,而不是相互撕裂。

台灣是多元價值的社會,不論是主張追求台灣共和國或者追求兩岸統一,各種不同政治主張都應予以尊重。然而,我們也能從諸多權威民調中發現,「急統」或「急獨」都屬於光譜的兩端,並非主流民意。

當前台灣的80%以上的主流民意是維持現狀,也就是:

1.「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她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因此台灣無須再宣布獨立。

2.兩岸關係應維持現狀。現況就是尊重雙方既有的制度與生活方式。

換言之,「2016年不追求法理台獨」就是呼應民意,就是以中華民國為最大公約數,維持現狀不片面改變,並在此基礎上深化兩岸關係發展,這是我對民進黨政策路線的建言。

二、進步突破國共框架

民進黨作為一個準執政黨,「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積極正向處理與中國在政治與經濟上的競爭或合作關係,本就民進黨重返執政後應致力的目標。

民、共之間雖然存異,但顯然有求同的機會。民進黨已經務實宣示兩岸政策要「避免意外,更不會挑起矛盾、衝突和對立。」那麼,「2016不追求法理台獨」便是突破國共框架,避免衝突、對立,創造對話空間的具體作為。

民、共若能就「兩岸互不片面改變現況」建立共識基礎,彼此不挑戰底線,那麼就有機會建立互信,並且在這個基礎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範、兩岸政治現實以及兩岸各項交流成果,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從這個觀點看來,「2016不追求法理台獨」是積極主義而不是投降主義。

三、務實考量大國博弈與兩岸政治現實

「2016不追求法理台獨」是務實考量中美大國博弈、兩岸政治實力不對等的現實環境。

2007年陳水扁總統曾嘗試主張「四要一沒有」—「要獨立、要正名、要新憲、要發展,台灣沒有左右問題只有統獨問題。」但顯然沒有達到目標,還造成美台互信破壞及台海兩岸的對立與衝突,原因很簡單,就是前文所提的缺乏社會支持基礎,而且忽略台灣在中、美大國博弈中自主性有限。

台灣必須在中、美博弈以及兩岸政治實力懸殊的現實中發展自己的能動性,才能避免淪為大國博弈的籌碼。因此民進黨的務實,就是要以「維持兩岸現狀」建立民、共交流的基礎;以「維繫台海和平」鞏固台、美互信,讓美國願意成為維持兩岸對等、均勢的公道伯。

因此,為了建立民進黨與美、中政府三方的互信與共識基礎,我認為,2016年民進黨若執政,不挑起兩岸敏感的神經,是當前時空條件下務實的作為。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94要客訴】柯文哲侵占爆金額破億?采盟員工亂摸陳傑憲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