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人為什麼不愛吃豬肉?特別是在宋朝,相較其他朝代,宋朝經濟發達,人民的生活條件也不差,食肉以牛羊為主,因此在蘇東坡以前的這段時間,不管是權貴還是富戶都不愛吃,甚至連窮人也不會拿豬肉做菜餚。其實背後原因還有這個……醫聖解釋說,吃豬肉會減少精子。
▲東坡肉。(圖/翻攝自百科知識中文網)
豬肉在古代醫學家眼中可說是惡評不斷,「凡肉有補,惟豬肉無補」、「豬肉能閉血脈、弱筋骨、虛人肌、不可久食」。醫聖孫思邈更是說過:「凡豬肉久食,令人少子精,發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體筋肉碎痛乏氣。」為豬肉正名第一人蘇東坡,在「豬肉頌」里也提到「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醫聖孫思邈。(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古人之所以不愛吃豬肉,其實和肉食的珍貴程度有關,在古代牛羊是最貴族化的肉食,據《禮記.王制》記載:「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從排名上看,牛羊是是在豬之上。
▲蘇東坡。(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但是,自從著名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為豬肉作《豬肉頌》讚揚豬肉的美味,更是研究出東坡肉、東坡肘子等千古名菜以後,豬肉菜餚才在權貴和民間流行。(責任編輯:劉芷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