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不敢續挖「秦陵地宮」 和細菌、機關、水銀無關

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秦始皇陵被發現已超過40年,中國至今仍沒有開挖的打算。考古學家表示,世人想見到秦始皇陵地宮的真面目,恐怕遙遙無期!因為挖掘秦始皇陵事關重大,短時間內不開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學者一致的決定。除了墓穴存在大量水銀、機關,工程的挑戰和文物出土後的保存更是大難題!

▼▲普遍認為,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圖/Pixabay)

考古學家在1974年春季發現秦陵,也知悉秦始皇的埋身處,但40多年過去,相關單位卻沒有要挖掘的意思,而是一直對外宣稱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嚴重超標。《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其實,秦始皇陵早就被發現,歷代都有相關史料記載,盜墓者包括項羽、赤眉軍、石虎、黃巢等,但無一成功。直至1976年,不斷有學者建議挖掘秦陵地宮,盼一探這千年機密,但因當時考古技術不佳遭到拒絕。

▼▲秦陵外圍的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圖/讀者陳惠美提供)

至於被認為是秦陵外圍的兵馬俑,不過是秦始皇的陪葬品,發現之初立刻成為全球的焦點,還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全球遊客、考古學家慕名而來。然而,兵馬俑的發掘本身其實也是一樁「慘案」,由於當時出土文物保存技術不良,原本色彩繽紛的兵馬俑不久就風化,成了土色。

▲兵馬俑一開始都是色彩繽紛,今日看到的土黃色,是因為發掘時欠缺良好保護而造成的褪色。(圖/Pixabay)

由此可知,連兵馬俑都無法好好保護,所以不難理解為何中國不開挖秦陵地宮。據傳秦陵為了防腐、防盜墓,被注入大量水銀且機關重重,這也是無人敢輕易挖掘的原因之一。《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科學家也研判,由於古墓環境在地下塵封上千年,空氣、氣壓、細菌與外界不一樣。可能古墓裡的環境極度缺氧,當中的物品才能保存完好。

▲秦始皇陵衛星圖及推估範圍。(圖/翻攝自巴士的報)

根據《巴士的報》報導,當專家透過衛星圖片了解秦陵的範圍後,完全不敢貿然展開工程。有一說是,秦陵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面積。如果用最機械的算法,不計算時間成本、不考慮實際埋藏狀況、不考慮人力物力財力,只算挖掘面積的話,秦景公墓從1977年起整整挖了10年,而秦陵面積大約是秦公一號大墓的50倍,按照推算,秦陵可能得挖500年。途中若遇到像兵馬俑的特殊情況或有異常需要停工的話,時間恐更漫長。

▲古文物出土後的保存也是一大難題。(圖/讀者陳惠美提供)

除了挖掘工作本身費時耗力,全世界沒有考古學家敢保證能完好帶出秦陵的古文物,可見挖掘大型古墓除了要有考古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還需要強大的科學技術當後盾。考古團隊表明,地宮約在地表下十層樓深度,長80公尺、寬50公尺,高度約5層樓,面積約十個籃球場大小。挖掘秦陵地宮不是不可行,但得搭一個全包圍的屏障,24小時固定內部濕度、溫度以及各種條件,藉此將墓室和自然環境完全隔離才行。如此工程浩大,世人想見到秦始皇陵地宮的真面目恐怕還要繼續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